本报5月31日讯 记者今日从株洲获悉,该市已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全覆盖、无缝隙”的督学工作网络。其中,以“实化督学责任区”为特征的“醴陵模式”已在国内教育界引发广泛关注。
全市被分为5个督学责任片区
近年来,醴陵以建设合格学校为主线,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逐步缩小。2014年,该市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小学六年巩固率为99.96%,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9.35%。
“要是不强化教育督导的职能与作用,教育行政与教育督导不形成合力,是不可能取得这些成绩的。”醴陵市教育局局长钟国建说。
2012年,醴陵大胆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督学责任区建设,设立了东、南、西、北和城区5个督学责任片区,平均每个片区8个人,负责管辖、服务各自责任区内所有中小学校、幼儿园师生。
督学责任区的主要工作是“监督、评估、指导、服务”,要求各学校重大事项要事前报告督学责任区,实现源头督导;设计规定动作,细化督学职责,做到督学有事做,做事有程序;实现“研、训、导”一体化,让片区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构建三级教育督导网络体系
“校长、教师就像是工厂的生产者,督学好比是产品的质检师,都是为了培养优秀的学生。”株洲市政府督导室主任督学夏立威说,教育行政与教育督导是教育发展的“双轮”,两者只有良性互动,教育事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鉴于此,该市推动了教育督导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按照部署,该市将重点围绕教育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薄弱学校改造等内容,开展了对县市区政府的专项督导。全市完小以上中小学校成立督导室或设立督导专干,加快构建市、县、校三级教育督导网络体系。围绕全市教育工作重点和教育热点难点,建立“哪里有教育问题,哪里就有教育督导”的专项督导工作机制,逐步完善专项督导方案评审、过程监督、结论审议和公示报告制度。■记者 李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