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舆论关注的重庆疫苗“调包”事件有了调查结果。重庆市联合调查组表示,疫苗并不存在调包行为,系当天护士操作不慎导致注射器针头受到污染,更换了注射器,所以令家长怀疑疫苗被“调包”。
但涉事卫生服务中心确有4名职工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没有将部分疫苗入账,导致进货记录与实际接种数对不上。目前涉事的彭某等4人已被刑拘。
回放
发现注射器非原装
家长怀疑疫苗被“调包”
5月13日,有市民反映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花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注射“五联”疫苗时,使用的注射器与原装注射器不一致,怀疑疫苗被“调包”。据首先发现注射疫苗有问题的吴女士说,该卫生服务中心在给小朋友注射进口的“五联”疫苗时,一名姓彭的护士使用的是普通细长的塑料白色针管,而正常的“五联”疫苗应该是蓝色玻璃针管,形状比一般的白色针管要短粗些。
接到举报后,当晚7时许,重庆市组成联合调查组,在部分家长的见证下当晚封存了涉事卫生服务中心的疫苗、账簿,对涉事医务人员、疫苗来源和使用去向等连夜开展调查。
起因
接种护士
更换了受污染的注射器
经调查,疫苗并未调包,未使用原包装注射器是因为接种护士彭某当天接种“五联”疫苗时,因操作不慎导致注射器针头受到污染,为避免感染,彭某便从操作台另取一支一次性注射器来替代原装注射器。因彭某当时未向家长解释,导致家长产生怀疑,认为疫苗被“调包”。
“把药吸出来给娃儿打的过程当中,碰到手臂了,肯定不能打了,肯定要换。”彭某说。当时未向家长解释,导致家长产生怀疑。
追查
疫苗来源渠道正规
运输、储存均符合要求
联合调查组15日发通报称,经调查,今年以来,重庆市第六人民医院花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门诊共购买“五联”疫苗346支,均从南岸区疾控中心购买,南岸区疾控中心从重庆市疾控中心购买。疫苗来源渠道规范,运输、储存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通报称,5月14日23时,联合调查组在5名家长代表的全程见证下,对13日由家长见证封存的剩余疫苗进行了开箱检查。家长代表通过其手机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APP终端,对现场启封的疫苗包装上的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码进行查询,流向显示,该疫苗销往重庆市疾控中心。现场5名家长代表均对检查结果予以认可。
问题
4人有牟取私利行为 部分疫苗未入账
对于有家长质疑,涉事卫生服务中心疫苗进货数量与接种疫苗儿童登记数量对不上的情况,调查组表示,现已初步查明,涉事护士彭某及卫生服务中心职工龚某、程某、彭某某等4人有利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行为,已涉嫌犯罪。为逃避检查,他们将采购的部分疫苗不入账、不开发票,不如实、不规范填写相关记录,造成部分接种疫苗登记记录与实际接种疫苗情况不一致。鉴于彭某、龚某、程某、彭某某已涉嫌犯罪,5月15日,公安机关依法对该4人予以刑事拘留。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反思
落实国家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地方需制定工作细则
2016年4月23日,国务院修改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在多项内容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其中,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要求:“接种单位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应当索要疫苗储存、运输全过程的温度监测记录,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接收、购进记录,做到票、账、货、款一致。”
重庆市卫生计生委负责人表示,此事暴露出重庆市六院在预防接种管理方面存在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制度不规范、内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对此,涉事卫生服务中心和市六院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重庆市卫生计生委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工作,对查出的问题依法依规处理,绝不姑息。
据了解,为防此类事情再次发生,重庆市卫生计生委5月14日上午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在全市开展预防接种工作专项整顿,对所有预防接种单位开展拉网式排查,严厉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认真落实国家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还需要各地方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制定疫苗从供应到接种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细则。只有将每一个环节都晒在阳光下,接受社会监督,疫苗的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科普一下
“五联”疫苗
“五联”疫苗内含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灭活脊髓灰质炎和 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5种抗原,用于预防相应5种疾病,属自费疫苗,适用于2、3、4月龄或3、4、5月龄儿童进行三剂次基础免疫以及18月龄一剂次加强免疫。该疫苗由西林瓶装粉末和预填充注射器装混悬液组成,两者混合摇匀后使用。预充药液的注射器,是保证疫苗开封前处于无菌状态的容器,是实施接种行为的操作工具。若实际操作中注射器被污染,应当更换注射器,对疫苗的效用不会产生影响。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