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经济·行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E1版
头版

第E2版
最头条

第E3版
最头条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6年03月24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费贷暗度楼市,或成清查下一站
贷款中介提供从增信到第三方托收的一条龙服务

    2月份全国47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   新华社 图

    随着央行、各地金融办等监管机构对首付贷的清理整顿,一度热火朝天的P2P首付贷业务紧急刹车。但购房者、投资客的资金需求并未跟着首付贷的下架而熄灭。楼市配资操作由明转暗,模式变形。

    最近许多担保公司、贷款中介疯狂揽客,帮助客户对接银行办理信用贷款、抵押消费贷款,对于消费贷能否用来支付购房首付,多位业务员均表示“没问题”,并提供从增信到第三方托收的一条龙服务。

    消费贷暗度陈仓

    最近一段时间,担保公司、贷款中介新一轮电话轰炸来袭,无一例外都是推荐信用贷款、抵押消费贷款业务。在贷款用途上,这些公司均表示可以用于支付首付。

    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某家贷款担保公司,业务员王明(化名)表示,“该公司可以帮客户向银行申请抵押消费贷款,额度视房屋评估价而定”。对于消费贷款能否用于购房首付,王明肯定地回应“没问题”。按照他的说法,消费贷的申请期限最多十年,利率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10%-20%,最快7-15天就能放款。

    为了方便客户拿到现金,王明的公司还提供了一条龙服务。“我们会找个第三方代为托收,再打到您指定的银行卡上,甚至可以分批、多次打款,以此躲避银行追查。”关于收费,该担保公司共收取贷款金额的1.5%。

    从事类似灰色业务的担保公司还有许多。李强(化名)也是一家担保公司的员工,“申请十年消费贷款利率上浮后基本在5.3%-5.4%左右,具体视客户信用资质。但我们合作的银行很多,会帮您积极争取最低的利率,20-30个工作日能够放款”。

    难以隔断的灰色通道

    在P2P及中介公司的首付贷业务遭遇清查之后,担保公司及商业银行联合导演的消费贷接过了楼市配资大旗。

    银率网分析师闫博锴表示,银行是融资成本最低的渠道,而个人消费贷又是各种贷款中相对容易申请的产品,促使一些人不惜运用各种手段从银行骗贷,楼市火了入楼市,股市火了入股市。

    银行在贷款后续检查方面缺失更是消费贷挪用现象泛滥的推手。“银行是有贷后检查环节的,但在消费贷款上,因为借款方是个人,银行一般也没有太多资源去完成逐一审核,所以通常采取抽查的方式。”闫博锴进一步说道。

    市场的需求和银行贷后检查能力不足,这些客观因素看似解答了消费贷挪用乱象为何屡禁不止,但从更深层面来看,各方利益的驱动、银行贷款业务的激进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祸端。

    ■据北京商报

    声音

    “消费贷挪用”:必须查,但挺难管

    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利用消费贷凑齐首付,是在房屋本身按揭贷款的杠杆上又加了一层杠杆,购房者的月供压力更大。一旦房价下跌或借款人无法负担,银行就要承担消费贷+按揭贷款的双重损失。严跃进表示,“楼市配资清查应当一视同仁,除了房屋中介、P2P的首付贷业务外,未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审查也会展开”。

    东方证券地产首席分析师竺劲指出,市场上与购房置业相关的新房消费贷、装修贷都无法排除借款资金被用来购房,这也意味着,从监管层面很难进行“一刀切”管控,更需要借助银行进行最终把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E1版:头版
   第E2版:最头条
   第E3版:最头条
   第E4版:新健康
   第E5版:车生活
   第E6版:消费经
   第E7版:消费经
   第E8版:财视野
   第E9版:星关注
   第E10版:体育观
   第E11版:军迷控
   第E12版:人世间
   第A1版:头版
   第A2版:特别报道
   第A3版: 都市声音/要闻
   第A4版:要闻·民生
   第A5版:广告
   第A6版:广告
   第A7版:要闻·民生
   第A8版:要闻·时政
   第A9版:要闻·民生/科教卫
   第A10版:市州新闻
   第A11版:经济·金融
   第A12版:经济·行业
   第A13版:移动周刊
   第A14版:经济·消费
   第A15版:中国纵横
   第A16版:寰球风云
中石油去年净利355亿元,同比下滑67%
消费贷暗度楼市,或成清查下一站
工商总局提示公众:
警惕新型传销
入湘进口名车
去年遭质量投诉18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