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和地方针对新能源的补贴简直可以用巨额来形容。据估算,政府投入的补贴预估至少300亿元。据国内知名媒体报道称,“2015年可能有高达十亿元的补贴资金被企业以各种方式‘套取’”。(1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哲语,对财政补贴的运作与监管来说,是最适用的。财政补贴到了下面就走样,甚至成了“唐僧肉”,很大一个问题是细节失控。如果中央补贴出了有关部委的门,就成了地方相关部门可以随意分配的盛餐,必然产生权力寻租。结果必然是该补贴的未必领得到,不该补贴的却可能借机生财。而如果相关部门相互监督制约,事前审核、事中跟踪、事后反馈这些过程都能有严格的章法可循,以层层监督的方式坚守住“程序正义”,很难出现乱发乱补情况。
还有一个常识是,当权力成为利益分配的决定因素,而“程序正义”缺位的,权力寻租基本不可避免。10亿新能源车补贴资金被套取的背后,有多少“睁一眼闭一眼”,甚至明里暗里的合作,只需翻翻补贴资金运作的一些程序、细节,至少能够判断个“差不多”。
媒体曝出“10亿新能源车补贴被套取”,国家有关部委、一些地方政府不能沉默,而应站出来回应。审计、财政、纪检等部门亦应对补贴资金审核发放的有关细节进行严格核查,“套取”是否属实,对公众应有个交代。如果一边是反腐中挽回大量国家损失,另一边又出现数以亿计的腐败窟窿而无人问津,那就太不正常了。■马涤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