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大型超市、百货为主的实体店遭遇业绩和利润的双双下滑。国家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9月份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仅为4.6%。截至11月17日统计的76家零售业上市公司2015年三季度报显示,六成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且迄今没有好转迹象。
据联商网统计数据,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百货、超市等)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门店,相比2014年上半年关闭的158家门店虽有降低,但专家认为这并不说明实体零售业的“关店潮”有所好转。此外,尽管目前关店暂且以一、二线城市为主,但下一步市场对三、四线城市商业产能过剩清算的“关店潮”,极有可能将在国内大范围出现。
大举关闭多店
压缩部分楼层
涉及关闭的万达百货位于宁波、青岛、沈阳、芜湖等城市,而涉及压缩百货楼层的万达百货则位于无锡、厦门、青岛、烟台、常州等地区。目前,部分门店已开始启动调整。
外界评价:城市新区和中小城市的招商压力使得万达不得不建立自有主力店品牌作为主力店来为确保招商“撑场”,甚至“填场”。
这些主力店除了万达百货还有万达院线、万达酒店、万达宝贝王、大歌星KTV等,当其定位为支持招商时,盈利能力就是第二位的,而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对于商业运营的交叉补贴也是顺理成章的。
去年在中国关80店
去年初,由于麦当劳在全球业绩不佳,其全球CEO被撤换。去年一季度,它的净利又大跌32.6%,麦当劳宣布,2015年将在全球关闭700家店,其中在美国和中国关闭表现不佳的220家门店,中国80家左右。
外界评价:另一洋快餐巨头肯德基经营状况也一般,全国各地亦有店面相继关闭。只不过兄弟品牌必胜客盈利能力不错,能搀扶着肯德基,勉强能继续维持。
关闭30%中国门店
在截至2014年10月31日的财季中,沃尔玛中国区的毛利下滑。沃尔玛表示,这受到了中国零售通缩压力的影响。沃尔玛表示,关闭约30%的现有中国门店,而沃尔玛目前在中国拥有400家门店。
外界评价:洋超市对华市场变化和反应速度比本土超市迟缓,且租金优势不再,我们认为是导致他们江河日下的主要原因。
大部分洋超市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政府给了很优惠的租金政策,拿地很容易。但是最近租约到期,租金成本不断攀升,他们的运营成本也随之逐渐升高,这是很大的成本压力。
贴牌加工关店超3000家
波司登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羽绒服生产商,忙着收缩传统渠道,从2014年3月31日至9月30日的6个月中,马不停蹄地关闭了3436家羽绒服零售网点,而在之前的2013年,其已经关闭1357家羽绒服销售网点。
代工业务每年为波司登带来数亿营收,与这些看得见的真金白银相比,另一个层面的损失却十分隐蔽——波司登贴牌加工的GAP、BOSS羽绒服却在中国争夺原本属于波司登的市场份额。
外界评价:波司登陷入了“中国制造”的普遍困境——以高企的成本、微薄的利润为代价,亲手为国际品牌提供了争夺市场的武器,而自己的品牌则被这些合作者逼迫到了墙角。■综合中日理财
专家
“关店潮” 是市场自发调整的表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对实体零售门店“关店潮”总结为四方面原因:恶性竞争、成本上涨、电商攻击、政策影响,专家们基本认同,但同时也与零售业的恶性竞争与销售网点商品“双重过剩”有关,“关店潮”实际上是市场对这类情况的自发调整的表现。并认为扭转“关店潮”的出路还在于实体零售企业自身的探索求变。正是由于行业发展形势的变化,在加速倒逼着实体零售企业开始真正意义上的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此前行业高喊多年的百货业回归自营,发展自有品牌、O2O全渠道、业态创新等,都在2015年成为行业的转型升级的主流动作,成为启动中国实体零售创新的“标配”。
1 百货篇
百盛:外资第一店接连陷入关店风波
玛莎百货:2015年8月前在华关闭5家店
华堂:关闭北京所有赤字门店
尚泰百货:成都店关闭意味泰国百货品牌在华全军覆没
万达百货:大举关闭10店,压缩部分楼层
乐汇百货:关闭最后一家门店
2 超市篇
卜蜂莲花:布局失利,相继关闭了两家门店
乐购:山东6家商城全关店,被指全面中国退市开始
沃尔玛:关闭30%中国门店
人人乐:2014年关18家门店,转型社区超市
3 购物中心篇
新华都购物广场:营收同比减少导致关4店
4 餐饮篇
麦当劳:去年在中国关80店
咖啡陪你:高速发展背后欠款欠薪关店的困境
金汉斯:沈阳五家门店悄然关闭,北京仅剩西直门及亚运村两家门店
5 服装鞋履篇
佐丹奴:2014年关190家,净利润大幅下降38%
波司登:“寒冬”危机——贴牌加工关店超3千家
百丽:门店规模下降,去年一季度零售网点减少167家
6 便利店篇
1.7-11:入川4年未盈利 一年关店近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