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是为了追寻速度?是为了追逐马拉松数量?从一年参加十几场马拉松,到如今完全退出马拉松,资深跑友“羽绒服”道出了他的跑步经历——
我跑步的时间不长不短,6年;跑过的马拉松不多不少,30来场。6年时间,我从厌恶跑步到接受跑步喜欢上跑步,从一年参加十几场马拉松,到如今完全退出马拉松。
很多人问为什么不再跑?不再跑马拉松,是因为我已经把跑步当成自己最好的一个朋友,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再为了跑而跑。
(本文节选自微信公众号“羽绒服”,作者“羽绒服”是名资深跑者)
1
接触跑马
冲刺在超越自己的道路上
我首马就是全程马拉松,对于大学四年1000米达标测试怕的睡不着觉的我而言,不到4小时跑完,至今想来还恍如在梦里。
从首马开始,接触跑马的人越来越多,身边的牛人和大神也越来越多,自己参加比赛的频率和每月的跑量不断刷新。那时候,每进步一次,每完成一个比赛,心里都非常高兴,一个新的目标会很快树立起来,鸡血满满的冲刺在超越自己的道路上。
终于有一天,我想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始终超越不了那个似乎永远近在眼前的“心中的自己”:真实的你在不断努力的时候,心中的那个自己也不断被放大,当快要接近“心中的自己”的时候,“嗖”一下以前设定的自己再次被重新推向远方。
2
退出跑马
从激动不安到逐渐淡然
很多人说马拉松是条贼船,一旦上去就很难再下来。2015年的上海浦东首届半马,是我决定要慢慢退出比赛的第一场比赛。下了很大决心,没有报名,也没接受朋友送的名额。
作为一名旁观者,每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冲过来,就忍不住给他们击掌加油。甚至想跑进场内和他们一起冲刺,参加过多次马拉松的双脚,当听到那熟悉的鼓点和节拍,真的是很难控制内心的骚动,那一刻只想脱了衣服跑起来。
7月放弃了北马的报名;9月初拒绝了朋友送的北马的名额;11月的上马同样没有报名。想着跑了那么多马忽然不跑了,总得再好好跑一场做个挂靴的纪念吧?于是就报了11月的杭马,但因为一些原因,赛前一周被组委会取消了参赛资格。
11月的上马,同样是在终点前以及被朋友圈各种刷屏中度过,只是心里不再像上半年浦东半程时激动不安。
3
陪朋友跑
陪伴的意义远超“为跑而跑”
为了11月28日一早可以陪朋友参加国家地理杂志主办的“关爱地球10公里主题跑”活动,我在27日提前一天从厦门飞回上海。很多人不明白,马拉松都不跑了,对一个10公里的活动怎么如此感兴趣?
我觉得这个活动的主题比那些纯粹的跑马更有意义,并且我这个朋友刚开始跑步,陪他完成10公里,比我参加全马意义更重大。即使那10公里我跑了有史以来最慢的1小时22分,即使整个比赛过程我都冻得瑟瑟发抖。
曾经,我的目标是有生之年要跑100场马拉松,后来觉得50场也很牛逼了。现在觉得纯粹追求一些数字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的,你参加再多场的马拉松,创造再牛的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都不如陪自己的亲人、好朋友完赛一场他们的首马意义重大。
领悟
跑步的真正意义
是什么
跑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它只是你每天抽出来的一小段时间,去一个你喜欢的地方,让身体大汗淋漓,体验下那瞬间的快感和运动的活力而已。至于你跑了多少公里,配速是多少,PB是多少,都是你个人附加给它的意义罢了。
这几年我总共跑 了9500多公里,如果你问我意义最大的是什么?我会告诉你,是2013年的寒假,那时候鼓动妈妈开始跑步,每天早起一小时,陪妈妈去小区外面跑步,连续一个月,并由此培养了妈妈早起健身的习惯。
这期间大概只有100多公里。至于其他的9400多公里是在什么时候完成的,我想只有鬼才知道,反正我是想不起来了。
有时候,生活就这么奇妙,陪伴和分享才是最持久的爱。
“坚持的人”
值得尊重
几年前全国全年只有30几场马拉松,到今年10月,最多的两个周末每天就有十几场比赛。马拉松由最初的无人问津少数人的高级别活动,到如今大街小巷男女老少抽签刷网页拼人品要名额。马拉松还是以前的马拉松,它从未有任何改变,改变的是我们自己。
最初影响我走向跑马之路,几年前活跃在东华操场的“跑道俱乐部”那些“前辈们”如今大都淡出了跑马的行列,他们是我认识的最早一批业余马拉松跑者。
这几年来,“羽绒服”累计跑了9500多公里,跑过了国内的很多城市,他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尊重别人,尊重身边的每一位认真而执着的跑者,尊重身边那些为了自己一个小小的梦想而不断坚持和努力的人们。
无论你是坚持跑步,还是打球、读书、早起、记笔记,甚至养花种草……它们都曾是你心中一个小小的梦想,梦想不分大小和贵贱,坚持和努力的过程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