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晓波
把三个地产大佬拉在一起摆龙门阵最有趣,一个是王石,一个是任志强,一个是冯仑。
王石最不苟言笑,就跟他的名字一样,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得想三秒,讲起道理来像下围棋,转承起合,纹丝不乱,他还特别爱惜羽毛,有点形象和思想洁癖;
任志强就是一门大炮,只要给个炮架就喷火,而且喜欢用一大堆的数据当燃料,神鬼不避,轰轰有声,他这两年越来越“亢龙有悔”,让朋友们都替他捏把汗;
最有趣的,当然是冯仑。他思考问题的出发处,似乎不是那个光头脑袋,而是肚脐眼,任何哲学思考或行业现象,都可用荤素段子来轻松解答,莞尔嬉笑间,高潮自达。
他们三个都是嗜书如命之人,且自我期许极高。
那一代人,从荒唐的文革中走出,经历最野蛮的商业时代,一脑门的侥幸与不甘,因此,身在江湖,心寄庙堂,均有不可救药的公共情结。
如今,王石在欧洲游学,痴迷于宗教比较与罗马故事,暇时就领着一群肌肉男玩赛艇。任志强当上了阿拉善环保组织的轮值主席,主要工作是募善款,业余鼓励大家快买房。冯仑也从上市公司的一线退下来,被我拉进“大头帮”,干起了自媒体。
在朋友们的眼里,冯仑比公开场合的那个“段子之王”要严肃和严谨得多。
那天,冯仑对我说,“我很害怕成为自己年轻时憎恨的那个人。”
年轻的时候,你的心里住着一个切·格瓦拉,满怀不切实际的烈焰梦想,看到那些在讲台上、镁光灯下正装俨然的长辈们,总是觉得他们好假,好懦弱,好市侩,好无趣。长着长着,在不知不觉中,你一天天地就长成了他们的模样,你走上了讲台,你站在了镁光灯下,在更年轻的格瓦拉们眼中,你好假,好懦弱,好市侩,好无趣。
绝大部分的人,后来都成为了自己年轻时憎恨的那个人,包括我自己。
一生遭遇苦难的约瑟夫·布罗茨基说,“就人类学的意义,人首先是一种美学的生物,其次才是伦理的生物”,因此,对抽象事物和公共议题的关注与讨论,并非人生的副产品,而是恰恰相反。然而,在商业主宰一切的世界里,那些无法兑现的东西都会变得不真实,因而人被钝化而不自知。
冯仑的警惕,是要挣断缠在身上的那根革拉斯(Geras,希腊神话中的衰老之神)之藤。
今天这个时代,很难说是属于谁的,“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归根到底,是那帮孙子们的”,唯一能够把“老子”与“孙子”共鸣在一起的,是我们对这个时代的共同志趣与担当。我们谁也不必讨好谁,好好地说话,好好地写字,好好地做事,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我们迟早会彼此找到,相知或分离。
(注:编者对本文略作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