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华声评论/要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3版
长江大救援

第A4版
华声评论/要情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5年06月0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核心观点】“干尸男童”,是死于一种广泛的职业冷漠症候,它令制度失灵,让每个人的安全感不堪一击。
18人被追责之后的冷思考

    6月1日,河南信阳官方对13岁少年王志强在信阳市救助站救助期间死亡事件发布通报,指出信阳市救助站、信阳市第一医院、浉河区公安分局等部门在对王志强的救助、治疗、接警过程中存在失职行为,2人被撤职、8人记过处分、7人行政警告处分、1人被辞退,共计18人被追责。(6月2日《新京报》)

    选择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发布追责通报,似乎是刻意在表达一种歉意。但是,再直白的道歉、再深刻的检讨与追悔,都无法挽回一条年轻而又无辜的生命。因而,这条带着血色真相的通报,无法给儿童的节日带去一丝暖意,而是相反——人们在对事件的检视与剖析中,会一阵阵寒噤于某些公职人员的敷衍塞责、麻木不仁,是他们对生命的漠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18人被追责,人数不算少,但也说明失职情况之严重。13岁少年王志强离家走失后短短几个月,便由一名体重90多斤的“微胖”少年变成了一具瘦弱“干尸”。尽管王志强智力稍差,但他走失在人群,并未走失在荒漠,缘何会落得如此悲惨结局?司法鉴定结果说,王志强死于重度营养不良。可官方的通报结果则仍显示,王志强既未受到殴打,也没有被“饿饭”——姑且信以为真,但没有虐待,还是造成了少年“瘦死”的严重后果,其实更能引发一种普遍性的担忧:那要怎样强壮而又聪慧的孩子,才能劫后余生呢?而这种隐生的公共忧虑,至今也无法从官方通报中获得确切的印证,因此,也只能姑且将所有怨念归结于孩子没能尽早回家,没有得到只有父母才能付出的妥善照料。

    18名被追责的人员分布在救助站、公安、医院等各个单位的责任岗位上。亦即说,这每一个环节都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故而也可以说,这个事件的严重性本质上并不取决于男童有没有被殴打虐待,而在于:每个环节都发生了失职疏漏,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救助站,在接收、托养、治疗环节,没发布寻亲公告,没有采集指纹;公安,未及时采集录入信息、未能信息共享;医院,没有进行必要的病因检查和有效治疗……原本,救助站、公安、医院在制度上构筑了一道完整的生命安全网,任何一个走失的弱势者,都可以通过这条救助链条找到回家的路径。但是,从王志强的经历来检验,每条环节都似走过场,都在或多或少地失职。用旁观者的话来说,就是“都没有真正用心地去做”!

    没有真正用心地去做,可谓一针见血。在一些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人们往往会过多关注制度的缺失。而其实,再严密的制度,都需要具体的人去落实。特别是某些职业与岗位,关乎人的生命,不仅需要制度的关爱,更需要人性、人心的呵护。然而,在某些公职人员那里,冷漠成为工作常态。缺少对生命的敬畏,工作中自然“神经”错位:仿佛他工作的对象不是活的生命而是没有知觉的物品,他们只是迫于制度压力进行机械的程序性处置。由此而言,王志强的死因,是死于一种广泛的职业冷漠症候,它令制度失灵,让每个人的安全感不堪一击。因此,但愿18人被追责,能够起到警醒警示的作用,别再以王志强那样的年轻生命为代价去唤醒良知。 

    ■本报评论员 赵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3版:长江大救援
   第A4版:华声评论/要情
   第A5版:华声速览
   第A6版:华声重点·骚扰电话
   第A7版:华声重点·心魔难逃
   第A8版:广告
   第A9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A10版:华声财经·行业
   第A11版:华声财经·综合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华声旅游
   第A14版:体彩快报
   第A15版:华声看台
   第A16版:华声汽车
湖南高考高招时间表出炉
“爸妈,别来陪考”
体验客栈文化
六月免费住凤凰
18人被追责之后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