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10日讯 经过35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旅游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演化的关键时期。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计算,今年将有40亿以上的国内旅游人次和超过1.2亿的出境旅游人次,这意味着国民人均出游率将首次突破3人次,旅游已经成为老百姓常态化的生活选项。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首次提及“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新常态下,如何发展大湘西旅游?三湘都市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
“智慧旅游”路还很长
自国家旅游局将2014年定为“智慧旅游”主题年之后,“智慧旅游”迅速成为年度热词,各地政府及相关旅游产业围绕智慧信息、智慧服务、智慧营销和智慧无线,全面推进旅游业智能化。
“在大好政策的形势下,去年我们跟腾讯合作,用现代的互联网思维、技术和手段,让所有的游客感受到了更方便、更便利的服务。”叶文智介绍,他们团队在这种新技术的应用上面,包括身份识别系统、一卡通、身份证等等,均进行了不同的尝试。“这仅仅是一些尝试,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叶文智介绍,旅游是一个传统产业,但是旅游也要借助现在的技术和手段与时俱进,“智慧旅游”在未来会有一个很长的路要走,也有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在这个发展的路上为经济的提质、转型、调结构应该会起到非常大一个推动作用。
文化是旅游产业的助推器
“电影《少林寺》火了登封的旅游和武术教育,电视剧《乔家大院》让乔家大院成了热门景点,吴冠中一篇《养在深闺人未识》让张家界走向了世界。”叶文智认为,文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而文化旅游产业对湘西地区的扶贫攻坚将起到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化旅游的开发,必须要依靠一个强有力的市场主体。”叶文智认为,大湘西发展旅游,不应该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旅游开发,而是应该引进有经验、有资金、有实力的企业来进行开发。一家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带来发展旅游所最需要的资金与人才,设计生产出最能发挥大湘西的文化优势、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旅游产品。
发展文化旅游就是精准扶贫
“在大湘西,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推进精准扶贫。”叶文智认为,应该把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的切入点,以旅游产业发展使老百姓脱贫致富。叶文智举了一个例子,凤凰古城从事旅游产业的达7万多人,给老百姓带来了7万多个就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旅游,让大湘西的老百姓开拓了眼界,改变了过去因循守旧的思想。这对于整个大湘西未来的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湘西的文化旅游有先天的优势,但是也存在许多发展的劣势。”叶文智细数了几条大湘西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产业整体规模小、效益低,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缺少跨地区、跨行业的文化旅游产业集团等等。
“大湘西的基础设施、旅游配套设施都落后于发达地区,要把大湘西打造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还得再加一把劲。”叶文智建议,进一步整合张家界、湘西、怀化等地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大湘西一体化”文化旅游圈,使之成为一个内涵丰富的产业链条,做到大湘西“一盘棋”,形成大湘西文化旅游产业合力。
■特派记者 张春祥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