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几个小时的辗转、颠簸,10位民间艺人受邀从湖南偏远的乡村赶到了省城长沙。从3月3日起,在长沙坡子街火宫殿的戏台上,他们要为观众在3天中交替上演隆回梅山木偶戏和邵阳布袋木偶戏,各自1个小时左右,这些艺人的平均年龄超过60岁。
3日上午,来自隆回县章几塘村的“梅山木偶戏剧团”成员们把“行头”搬上了火宫殿的戏台:扎舞台用的竹竿一担,共28根,代表28座星宿。乐器一担,主要有大鼓、铜钹、京胡、唢呐、铜锣。木偶一担,共18个人物,寓意18罗汉,用樟树雕刻而成,穿着精美的湘绣外套。
忙着搭戏台子的“班主”刘爱成老人告诉记者,自己今年76岁,两个儿子也加入了戏班子。刘爱成感慨,有着200年历史的梅山木偶戏也曾有过辉煌岁月,然而随着木偶戏演出市场的逐渐萎缩,木偶戏传承人也面临着“青黄不接”。
而一个用蓝被窝裹着活动戏台的布囊,一个装木偶的木箱,一条特制的长板凳,就是70岁的邵阳县白竹村燕窝岭的布袋木偶戏老艺人刘永安的全部“行当”。
最原汁原味的布袋戏就是一人独演:一个戏台,艺人居中,双脚缠绳,控制锣鼓。双手从幕后探出,手上套上木偶,配合唱腔,打斗跳跃。刘永安一人,就是一个戏班子。他透露,现在很少出去演出了。一是身体吃不消,一场表演要持续两三个小时,有些力不从心。二来,表演布袋戏已经维持不了生计。刘永安现在由国家发工资,主要参与布袋戏的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目前,他的孙子正跟着他学一些基本功。然而,作为布袋戏第18代传人的刘永安发觉孙子的兴趣并不在此,他也希望能收到兴趣相投的徒弟。
■记者 陈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