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国家统计局20日公布,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创下1990年以来新低。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首次超过10万亿美元。“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良好态势。”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说。
国家统计局20日公布了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主要数据。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步入发展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未来走势如何?楼市调整何去何从?全面通缩是否言过其实?宏观政策取向如何?
经济增速将继续“下台阶”?
从季度走势看,中国经济列车增速换挡态势明显,2014年一至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依次为7.4%、7.5%、7.3%和7.3%。2015年经济增速会继续“下台阶”吗?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分析说,由于房地产市场调整和制造业淘汰过剩产能仍在进行,投资增速显著放缓,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预计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增速将在7%左右。
房地产调整格局仍将持续?
约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两成的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经济全局的影响不容小视,2015年房地产市场走向如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今年房地产市场调整对其他下游相关行业影响的外溢效应比去年更明显,他用“调整”与“分化”来描述当前房地产市场格局。
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库存仍居高位,市场预期发生了根本逆转,周期性调整仍将持续;另一方面,不同规模的房地产商之间、不同地区城市之间市场形势出现分化,小型企业遇到的困难大于大中型企业,三四线城市需求回落要甚于一线城市。
全面通缩言过其实?
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增长2%。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是否会出现全面通缩的担心。
业内认为,出现全面通缩的典型表现是经济大幅滑坡、资产价格急跌以及货币供应量下降等,这与中国的现实情况显然并不相符。“尽管2015年出现CPI整体为负的概率比较小,但还是要防止低水平通胀带来的整体市场信心不足和市场预期的全面回调。”刘元春说。
降息降准势在必行?
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走向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的焦点问题之一。
在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基调不变的基础上,央行还创设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工具(PSL)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并加以灵活运用。
尽管流动性较宽裕,仍有部分专家认为从资金成本等方面考虑,调整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常备武器”有用武之地。
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IFM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为3.5%
北京时间:2015年1月20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对2015- 2016年全球经济前景作出评估
国家/地区
全球
美国
欧元区
中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英国
俄罗斯
印度
2015年
3.5%
3.6%
1.2%
6.8%
1.3%
0.4%
0.6%
2.7%
- 3.0%
6.3%
2016年
3.7%
3.3%
1.4%
6.3%
1.5%
0.8%
0.8%
2.4%
-1.0%
6.5%
预期经济增长率
回应
国家统计局不认同“中国GDP超美国”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20日说,最近一些学者和媒体依据2011年以来开展的购买力平价(PPP)比较成果,认为中国GDP根据PPP方法计算已超过美国。“对于这个说法,国家统计局是不认同的。”
马建堂说,购买力平价,简单说,就是一个篮子装了很多服务和商品,购买这一篮子的不同的货币是等值的,购买这同一篮子的商品和货品花了100美金、600人民币,这两种等值的货币的比例就是购买力平价。但一个篮子里的复合商品并不总是完全一样的,我们的篮子里装的消费品,食品主要是馒头和大米,欧洲的朋友可能装的更多的是面包。所以,购买力平价研究本身尽管非常有价值,但是方法上具有探索和研究性质。
民生关切
【财政】民生保障不减
财政收入增速的锐减,令很多人感到担心:财政收入减缓了,民生支出会不会缩水?
对此,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明确表示:财政部门要克服速度情结,防止“竭泽而渔”。“绝不能在经济放缓的时候,收过头税、乱收费,增加企业负担。”
【就业】局部“痛点”需防范
对于今年的就业工作,记者日前调研发现,总体情况平稳,部分企业喊“缺人”。
不过,在经济趋向“新常态”的过程中,部分产业深度调整,带来了局部性的就业“痛点”。比如产能过剩行业,洗牌程度预计会继续加剧。
【收入】增速放缓,期待改革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扣除物价实际增长8%,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9.2%。
解决居民收入增长放缓的问题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要加快包括薪酬制度在内的各项改革。■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