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
突袭
证监会突击整顿两融业务,三大龙头券商违规遭处罚。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被业界解读为遏制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
5·30
重现
1月19日,沪指跌逾260点,跌幅达到7.7%。 银行股、券商板块全线跌停,相似的情形让不少股民惊呼“5·30重演”。
■记者 黄文成
三大龙头券商因两融业务违规遭处罚的同时,证监会明确两融“门槛”重新抬回至50万元。“黑天鹅”骤至令A股遭遇重创。1月19日沪深股指分别暴跌逾7%和6%,其中前者创下近7年最大单日跌幅。
当日沪深两市各指均现大幅低开,其中上证综指大幅低开5.53%,相较2007年的“5·30”行情,大盘表现有过之而无不及。最终,截至收盘,沪指跌7.70%报3116.44点,成交4099亿元,该跌幅在A股历史上是2008年6月11日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板块方面,互联网、文教休闲等板块上涨;金融、煤炭、石油等权重板块大幅下跌。个股方面,两市约2000只股下跌,近140只股封死跌停板,其中金融板块中的券商股、银行股全部跌停,可谓是“惨不忍睹”。
本报曾在1月10日A07版《沪指惊魂:半小时暴跌119点》报道中引用湖南资深投资人士李布维的观点:小心A股出现“踩踏”事件。仅过数日,这一观点即在A股市场得以应验。
暴跌之后投资者又该如何应对?李布维的建议是,应减仓或者清仓蓝筹股,转向去年三四季度未涨的中小盘绩优股。长城证券研究所所长向威达也表示,牛市第一波近尾声,短线将高位震荡,大蓝筹股适当减仓,可关注前期涨幅较小的电子、电器等白马成长股。
“砸”大盘
创近7年最大单日跌幅
1月19日,A股上演“黑色星期一”,沪指开盘即大幅跳空下跌,午后跌幅一度超过8%,最终跌幅为7.7%,创出2008年6月11日以来最大跌幅,之前最近一次为2008年6月10日,沪指跌幅为7.73%,
于是,市场纷纷冒出“5·30”暴跌行情重演的说法。当时,财政部的“半夜鸡叫”将股票交易费用中的印花税率由1‰提高到了3‰,引发A股在5个交易日里最大跌幅达到21.49%,其中6月4日跌幅高达8.26%。
如若后市再下跌,“1·19行情”无疑将载入A股史册。
“封”期指
首现三大主力合约集体跌停
值得注意的是,股指期货三大主力合约午后盘中悉数封于跌停。截至收盘,IF1502报3316.2,跌幅10%;IF1503报3359.6,跌幅10%;IF1506报3409.6,跌幅10%;IF1509报3345.0,跌幅11.70%。
与此同时,期指走势创下两大纪录,即自期指2010年4月19日上市以来,创单日最大跌幅,且首次出现三合约集体跌停。
“杀”蓝筹
券商股、银行股全线跌停
当天的行情最大特征是大盘蓝筹股被“通杀”。券商股几乎开盘即告跌停,而银行股纠结一番后也未能守住,最终全部“牺牲”。
具体来看,28个行业可谓是全线下跌,其中,银行和非银金融两个行业分别大跌9.97%和9.27%;仅有传媒、计算机和医药生物三个行业的跌幅未超过2%。个股遭遇跌停潮,当日A股市场中约2000只个股下跌,近140只跌停,而上涨个股数目仅为380只。
“坑”股民
涨时没踏准
跌时没落下
随着A股全线暴跌,股民们也由此前的“满仓踏空”,转而成了“满仓套牢”。如果满仓金融等蓝筹股的投资者,无疑都被“坑”了,而一些网友更是在股票群里、微博微信里发出自我调侃的信息。
当天收盘后不久,一段自嘲段子在朋友圈纷纷传开,“今天最正能量的一句话:如果你今天手里没个跌停的股票,只能说明你以前一直没有踏准节奏;今天最负能量的一句话:虽然以前涨的时候我没踏准,但这次下跌我没落下;不见同年同月同日涨,只见同年同月同日跌。”
对于市场的整体暴跌,有股民调侃道:“大盘暴跌,按理说查个两融没那么严重啊,百思不得其解,忽然有个声音说道,你知道今天什么日子吗?大腿一拍,今天119,火警啊。本想跌停板上抄一把底,忽然想到,明天120。”
虽然这些调侃在不炒股的旁人看来非常可笑,但其中的苦涩也只有股民们自己知道。
分析
暴跌暴露“杠杆”风险
当我们回看A股本轮大涨行情会发现,沪指实际上并未有一次像样的大调整。即使曾经历“三连阴”走势,但依然不改向上趋势。不过,1月19日的这次暴跌,或将改变上述趋势。
从消息面来看,当日主要有六大利空:证监会重拳出击融资融券,对融资融券业务存在违规行为的12家券商采取监管措施;银监会发文规范委托贷款;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这对股市的中长期走势影响非常大;本周两市解禁市值逾700亿元以上;2014年宏观数据本周二公布,市场对此次数据不看好;中信大股东减持引起市场恐慌情绪,合计减持套现资金超过100亿元。
从技术面来看,月线8连阳,周线同样是8连阳。此外,前两周都尝试冲至3400点以上,距离2009年最后一个高点仅一步之遥。对此,湖南资深投资人士李布维表示,这在A股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因此在技术面存在强烈调整要求。
从资金面来看,本轮大涨行情靠的是在增量资金和杠杆操作相叠加下推动的,如今两融业务受到限制,新股发行、限售股解禁也在从市场抽血。
“一旦大跌,融资盘将很难扛得住。”李布维表示,2007年出现“5·30暴跌行情”时,尚未有融资融券业务,如今多数是融资的,成本高投机性很强,因而一旦大跌甚至会出现因爆仓被强制平仓。
后市
“快牛”变“慢牛”?
由央行降息“点燃”的本轮行情,呈现明显的资金推动和政策驱动的特征。这也使得攀上高位的A股存在诸多隐忧。
伴随上周20多只新股密集发行,IPO步调提速迹象显现。而注册制渐行渐近,也意味着市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扩容。中航证券认为,整体经济不景气、工业通缩风险显现,A股上市公司业绩必受冲击,后期业绩增速放缓将成常态。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A股难以持续走强。
从跌停的金融股等蓝筹股抛盘来看,均为巨单封死跌停板,后市恐将继续杀跌。因而李布维认为,这次暴跌不是牛市中的“空中加油”,短线调整后再上涨,而是“釜底抽薪”,短则数周下跌,长则需要数月的箱体震荡。
中信建投证券湖南分公司副总经理刘亚辉认为,这次调整必将迅速绞杀一批贪婪者,然后权重股才正式进入慢牛,全年热点转向成长绩优小盘股。
不过,在货币政策趋向宽松、改革红利待释放的背景下,多数机构仍维持对A股震荡向上的判断。
发热的头脑需要退烧,疯狂的A股也需要适当降温。或许正如诸多市场人士所预判,未来的A股将由“快牛”甚至“疯牛”,逐步转向一波更稳健的“慢牛”。
麓山侃财
回首又见“5·30”
就在上周五,本报A17版刊发了《纵然百点长阳,无奈铁索横江》一文,对于市场走势将要转入调整进行了分析。仅仅相隔一个交易日,市场就换了一副面孔,从阳光明媚骤然转为风刀霜剑。周一股指超200点的暴跌,想必让很多新入市的投资者见识了什么叫股市风险。不过对于投资经历稍微丰富一点的老投资者而言,周一的下跌更让人回想起2007年的“5·30”暴跌。
2007年5月30日,由于上调印花税的政策突发出台,使得指数在当日下跌280点,随后直到6月5日,在5个交易日内上证综指下跌超过13%。
与“5·30”类似,周一的暴跌也是由于监管层的行政干预所导致的。对于券商两融业务的“整改”与当年上调印花税一样,强行改变了市场的运行趋势。当然,上次这种改变是短暂的。在“5·30”之后,指数又上涨了60%,并创下历史新高6124点。
那么是不是这次的调整也会重复“5·30”的轨迹,很快恢复上涨?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这次监管层出手的时机,与上次有很大不同。
目前市场进入上涨阶段不过半年时间,指数涨幅也只有不到60%,牛市可以说才刚刚冒了一个头。而“5·30”是在股市已经上涨两年、指数涨幅达到300%的节点上发生的,当时已经是牛市的最后疯狂阶段。
与“5·30”之前那种牛市已经成为不容怀疑的信仰不同,现在从宏观经济面而言并不支撑一轮大牛市,从投资者而言,对于牛市来临与否还有诸多争论。所以与“5·30”相比,当前的市场基础比那时要脆弱得多。因而一旦从前期那种欢快的上涨转为调整之后,很难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撑来恢复上涨。
在股市已经走熊7年之后,不论是投资者还是监管层,都渴望一轮大牛市。但监管层希望这轮牛市是一轮慢牛,通过慢牛来解决很多宏观经济上的问题。因而监管层此次出手干预,是给牛市降温,从而改变牛市的上升曲率。既然出手的目的在此,那么如果市场在短暂调整后很快重回上升趋势,那监管层干预的目的就没达到。所以不论从干预时机还是从干预目的而言,此次调整的时间都不会太短。
■记者 李庆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