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中国迎来了一阵公务机退订潮:有业内人士称,退订数量占总订单的三分之一。媒体称,微观上说,这或许是“本山效应”,宏观上看,这是国内正在进行的深度反腐引发的连锁反应。
坦率说,这篇报道将一些富豪退订私人飞机,与所谓“赵本山效应”联系在一起,是充满逻辑漏洞的。在没有多方采证的情况下,记者仅凭一位被采访富豪的私人助理所言,就断定这种现象是因为富豪们担心步赵本山过于高调、甚至引来种种风波的后尘,所以宁愿损失巨额订金也要退订私人飞机,显然失之严谨。
正如报道中中国公务航空集团CEO廖学锋所指出的,这首先是社会对公务机的误解。所谓私人飞机,无非是企业或个人因为商务或其他需要,从而购买的一种航空服务。区别于向社会开放的普通民航飞机,它的主要用途是为企业或个人提供专业化服务。不能就此将公务机与富豪炫耀性消费联系在一起。
而哪怕富豪订购公务机或者说私人飞机,是出于某种炫富的心理,恐怕也无可厚非。中国推行市场经济三十多年,其最大的改变,就应当在于对于财富的认知观。财富只要是正当获取,拥有者如何支配和使用,就纯粹属于个人自由。这是受到宪法保护的公民权利。如果要限制富豪对财富的使用用途,就如同要求公民每个月的日常开支必须向某个政府机关打报告,获得行政批准之后才能进行,其中的荒诞由此可见。
将富豪退订私人飞机与反腐联系在一起,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诚然,国内不少富豪的发家史充满灰色轨迹,也存在富豪因官商勾结、在某个腐败官员落马后也跟着锒铛入狱的个案。但即使如此,对于落马富豪的财产性质认定,也要严格按照法律。退订私人飞机的富豪们,至少从目前而言都是身家清白的。他们退订私人飞机,纯粹属于个人选择。或许其中有对国内大环境风向的微妙考量,但就此将所有退订行为与反腐划等号,不仅是对富豪群体本身的妖魔化,更是对依法反腐的严重误读,是将依法反腐无限扩大化的不合理想象。■毕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