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3版:新发圣诞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评论

第A3版
华声速览·政情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存续
张新发演绎槟榔史诗传奇

    起源于湘潭九总的“张新发门店槟榔”,创店于1905年,是湘潭历史最悠久的槟榔品牌。在那个槟榔还仅仅是一味药的20世纪初以及解放前后、20世纪八十年代,“张新发槟榔”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而湘绮老人、黎氏八骏等名人的“光顾”,更让张新发有一种与别家槟榔不一样的“气质”,有人说,或许正是因为这一份不同寻常的气质,才让张新发走过百年坎坷,从荣盛到衰退,甚至几乎消亡,而后又以“绝地重生”之势,迅速在新时代的槟榔行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与新起点,续写传奇。

    家承:

    时局动荡,

    张家有儿初长成

    张新发开张后尽管生意不错,但张雪林发现,他的客户近九成是城内或长沙、善化二县的大户人家。张雪林觉得这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眼下时局不稳,越是大户人家越有家道中落的可能,到时,他难免有池鱼之殃。

    “商家比普通百姓更害怕折腾”,这话决计是没错的,于是,张雪林研制了槟榔熏制新秘方作为应对之策,试图让槟榔“飞入寻常百姓家”。

    后来的事实证明姓孙的、姓谭的、姓吴的、姓陈的、姓赵的,各个大帅们轮番厮杀,没个消停,而湖南时局的动荡让商家的生意很不好做。眼见着九总到十八总的各个码头都萧条了起来。

    这个时候,儿子张荣生出生了,而在其悉心调教之下,张荣生10岁不到,便能熟背《本草纲目》等药书;12岁随手一摸便能知槟榔原果好坏;13岁那年,张雪林便让张荣生独自配制新口味槟榔;15岁不到,张荣生在研制、买卖和算账方面,都可以独当一面。

    这让张雪林放下心来,家业总算后继有人。

    转折:

    张家突遭变故,

    张新发由盛而衰

    很多人认为,张荣生在槟榔生意里的“名声鹊起”,很大程度是倚了他父亲在商界累积多年的威望与人脉,甚至还有其他槟榔字号能力远不及其的年轻人在背后讨论,张荣生如果脱离了父亲的指导,很快就会把张新发的生意做垮。

    但事实上,张雪林去世之后,其生前挚友对这个后生赞赏有加。在张新发老字号大批渗透湘潭胪陈、店铺、商贩等槟榔业同业公会等事情上,张雪林生前挚友对其大加提携,并助其在商会和官道上拓展人脉。

    本以为时局动荡会大大地影响槟榔门店的生意,但张荣生与其妻唐桂贞精心经营,不断焕新槟榔的加工工艺和配方,张新发的槟榔销量非但没有下降,还略有上升。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本以为国家虽动荡但小家还安稳的张家一家,其顶梁柱张荣生突然撒手人寰,甚至死因成谜,抛下了妻子唐桂贞和5个孩子,还有等待继续发扬光大的“张新发”槟榔。

    有一句老话说树倒狲孙散,掌柜的没了,一边是生意积累起来的客户纷纷散去,而张家手下做事的心里也大都没了谱,迅速投靠了别家。

    于是,没过多久,张家槟榔祖业被拆得七零八落。

    坚守:

    “槟榔西施”唐桂贞的家坊式守业

    张荣生突然离世,一边是家里乱成一团,另一边是整个行业分散混乱。

    有熟知湘潭槟榔发展的人回忆称,那时候槟榔门店基本都是家庭作坊式经营,规模小的在自家院落一角僻开几方地,搭起简易设备,一家几口全部上阵,不请小工,制作散槟榔果子,担子一挑,沿街叫卖;规模大的则租用民房,请十来个工人,摆个固定摊,挂个牌号,槟榔批发、零售二者兼有。

    主心骨没了,工人一哄而散,就在大家都以为张新发从此将在市场上销声匿迹时,张荣生的妻子唐桂贞扛起了张新发槟榔的大旗。

    当她带着儿女回到最初的老店,重新开张张新发时,整条街无不对这位“槟榔西施”刮目相看。原来,和丈夫一起驰骋槟榔业几十年,唐氏深谙槟榔制作之秘道,她带领着全家老少,在老味道的店铺,每天都在一丝不苟地料理着每一颗槟榔果。

    而在那条总飘着槟榔香的街上,唐桂贞眼看着别的槟榔店铺倒下,也眼看着不少摊贩转行做别的生意,张新发却因为“老顾客”们的青睐,存活了下来。

    一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的浪潮来到湘潭,张新发老店与九总的刘记、李记槟榔店,被一起并入了湘潭市槟榔加工厂。

    1958年,张新发获得了湘潭政府“槟榔大王”牌匾。有老人回忆当时的情景:已半世沧桑、双鬓斑白的唐氏悲喜交加、热泪盈眶。她伸出布满茧子的双手颤颤地接过匾,一双泪眼望着天际。

    中断:

    文革期间受影响,不产槟榔设备却依旧锃亮

    “槟榔大王”的牌匾一挂,张新发槟榔的名气在湘潭更是如日中天,老顾客越发青睐,不少新顾客也慕名而来,唐桂贞一家老少每天都忙不赢。

    想必那时候唐桂贞内心是十分安慰的,在遭遇丧夫沦为寡妇,又因卖槟榔遭人冷眼斜观的日子里,张新发没有在她手中“消失”,如今反而比以前更上一层楼。

    然而,正如人算不如天算,当大家都以为“好日子”尘埃落定时,持续十年的文革开始了,期间槟榔加工业受到重创,槟榔厂也被迫解散。

    而且1957年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完成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家基本建立起了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的100%计划经济体制,湘潭地区当然也不例外。

    计划经济禁止槟榔销售。湘潭把槟榔与粮油等一道,凭票供应,每人每年仅限一斤。然而,对于湘潭人来说,无槟榔不成活,湘潭便出现了全城家家自制槟榔自给自足的场景。

    虽然不做槟榔生意了,但每隔一段时间,唐桂贞会把那些槟榔制作老设备擦了又擦,几十年如一日,唐氏老矣,器具依旧锃亮,仿佛第二天马上又可以转动轰鸣起来。

    在唐桂贞眼里,这些机器有着她对故去丈夫的思念,有她对“张新发”这个名号的牵挂,当然也还有对槟榔以及做槟榔的情怀。

    新生:

    改革开放后槟榔渐成

    当地经济支柱产业

    就在唐桂贞以为自己在有生之年再也看不到“张新发”的牌匾挂起来的时候,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到了中国的各个角落,而曾经兴盛一时的槟榔,开始在湘潭大街小巷复苏存活,不少槟榔摊子已经开始叫卖,而那条古老的九总平政街,也重新飘起了唐桂贞熟悉的槟榔香味。

    于是,“槟榔大王”张新发,再一次出现在世人眼前,历久弥新。《湘潭县志》记载,“张新发”槟榔店依然像从前一样,是湘潭槟榔界不可不提的“尤品”,那里门庭若市,乡亲们认的是这浆汁独特的老口味,一点没变。

    而改革开放后十五年间,湘潭槟榔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湘潭槟榔作为一种生产力,取得了突破性的大发展,全市槟榔加工、经营者迅猛壮大。

    有数据显示,当时从事槟榔生意的约有4000余户商家,年销售槟榔达700余吨,销售突破5000万元。

    如果说,湘潭对于槟榔,是市场、有商机,更是一块可以展示槟榔风采魅力的大舞台;那么“张新发”之于湘潭槟榔,便是一种历史、一种回忆,更是一份情怀。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评论
   第A3版:华声速览·政情
   第A4版:华声焦点
   第A5版:华声焦点
   第A6版:广告
   第A7版:华声速览·政务
   第A8版:华声湖南骄傲
   第A9版:华声速览·世相
   第A10版:华声重点·地铁安检
   第A11版:华声重点·医保“漫游”
   第A12版:华声重点·行车安全
   第A13版:华声湖南骄傲
   第A14版:华声重点·身边的感动
   第A15版:华声玩乐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华声金融
   第A18版:华声金融
   第A19版:华声金融
   第A20版:华声财讯
   第A21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A22版:体彩快报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华声楼市
   第T1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2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3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4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5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6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7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8版:新发圣诞特刊
坚守存续
张新发演绎槟榔史诗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