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2版:新发圣诞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评论

第A3版
华声速览·政情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12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百年槟榔探古溯源
“张家开张新发”

    湘潭槟榔,久负盛名。而始建于1905年的“张新发门店槟榔”,是湘潭历史最悠久的槟榔品牌。在创建之初,解放前后和上世纪80年代,“张新发槟榔”均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一块祖传的牌匾,一口嚼出浆汁的槟榔,很多老人都在说,“张新发”勾起的是很多人儿时的记忆,唤起的是很多湘潭游子的思乡之情。

    经过历史的沉淀,“张新发”不仅是一个声名远播的槟榔品牌概念,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湘潭槟榔文化的象征,承载了湘潭籍人士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初有想法:

    药材商人张雪林九总

    创张新发槟榔

    湘潭地处江南,自明朝起成为漕运商业中心,以中药材集散地闻名,被誉为“药都”,有“药不到湘潭不齐,药不到湘潭不灵”之说。

    其中一味药材——槟榔,随着消费人群扩散,需求剧增,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消费品类。而槟榔买卖最兴旺的地方,是湘潭九总。

    原来,自古以来,湘潭人习惯称之为“总”的地方,大多是集市。比较繁华的是九总到十八总,沿湘江一字排开,其中九总最热闹,这一带也成为了湘潭槟榔的发祥地,鼎盛时汇集上百家槟榔门店,生意兴隆。

    张新发创始人张雪林的药铺,就是开在九总。他的药铺,长年进出不少槟榔,不过,张雪林最初仅是将其视作药材,直到有一天去会馆听戏,吃到黎松安之子黎锦晖和黎锦光递上来的槟榔。

    他听戏的时候就在想,为何作药用的槟榔稍一加工,就能卖出数倍乃至十数倍的价钱,以至于若非大户人家还吃不起。

    戏一散场,他就决定开始做槟榔加工。1905年,湘潭以“寄港地”名义实质开埠,槟榔业迎来了发展良机。同年,“张新发槟榔”家庭作坊挂牌营业。

    名号讲究:

    “新发”

    取其锋芒毕露和锋利之意

    湘潭槟榔业务在乾隆末叶逐渐形成,经营形式也逐渐形成。一是字号,二是店铺,三是胪陈店(六成铺子),四是摊贩。

    那时候因为资金有限,少数经营店铺,多数为槟榔摊贩。光绪刊《湘潭县志》有“率五步一桌子卖之,合面相向,计每日得百钱之利,月当糜钱五六百万,如此岁费钱二百余万。”

    而胪陈店有专营和兼营槟榔两种,鼎盛时期共约百余家,其中较为有名的有九总的张新发、黄永发,城内的马正顺、许正兴,龙(溜)子巷的张荣发,汽车站的楚荣兴等。

    作为门店槟榔的代表,它们都有一把锋利的切槟榔的刀,生意越好门店刀用得就越多,刀也就越锋利。张雪林开的店铺自然也一样。

    店铺取名着实让张雪林费了一番功夫,百思不得其要时张雪林读到了先秦·庄周《庄子·养生主》:“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于是,由“新发于硎”得到启发,张雪林决定给这个槟榔门店取名“新发”,取其锋芒毕露和锋利之意。因为是张家的,“张新发”的名号就此诞生。

    这个名号同时也有“张家开张新发”之意,张雪林期望自己创立的这产业能如“雷野大车发,震云灵鼓鸣”般兴旺发达起来。

    渐露锋芒:

    开张吉日邀贵客

    众人槟榔嚼得欢

    张新发甫一在九总的平政街开张时,九总一带已经有很多专营卖槟榔的门店。对于张雪林这样一个“药商”做槟榔,大家并不看好,并认为说他槟榔好呷的人,只是出于客套。

    事实证明他们看错了,正因为之前经营药,张雪林比别人更懂槟榔。

    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刘宋时期雷敩在《雷公炮炙论》中说“凡使槟榔,取好存坐稳、心坚、文如流水碎破、内文如锦文者妙”。

    因对槟榔了解甚多,也因经营药铺养成的近乎于挑剔的对原材料的选择,张雪林其实先天上是占优势的。

    因取料上乘,果形匀称饱满,加上张雪林的秘制配方,使得其槟榔肉质鲜嫩、口感醇厚、劲道十足,且嚼后溶渣,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开张吉日,张雪林特邀数名城里嗜槟榔的贵客。闻着张雪林的槟榔,这些“老槟榔们”频频点头,追问其卤水配方,个个嚼得甚欢。张新发的槟榔甫一出世,便独领风骚。

    以至于王闿运(湘绮老人)要回老家过年时,特地命长子王代功务必带上两箱张新发的槟榔回乡,而湘绮老人让他儿子买的这两箱槟榔,是他要托人带给在京城的张百熙(字冶秋,长沙人,曾任工部、吏部尚书,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的。

    如日中天:

    口碑传播百千里,张新发在九总根深叶茂

    因选料上乘、秘方精制、口感醇厚、回味悠长,且诚信经营,张新发槟榔深受街坊喜爱,一传十十传百,张新发槟榔自此红火起来。

    而且张雪林发现他的客户近九成是城内或长沙、善化二县的大户人家,这在别人看来,是件荣耀的事,张新发却另有想法,居安思危,即使过年的时候,他白天出去拜年,晚上却窝在家反复调配槟榔熏制新方。

    见证过张新发最初辉煌热闹的老人,大多已不在,然而我们从历史留下来的记载中可知,如同其他“名”槟榔一样,张新发槟榔亦是由号店人工分挑选,即分门槟榔。分门货以“七千”、“八千”品种质量最好。七千、八千为百斤规定的个数,多也不好,少也不好。

    民国时期张新发槟榔门店最多的日销量四十至五十斤,约几千口至上万口;而当时槟榔生意的红火,从小商贩多达五六百人可窥一二。

    历史资料显示,民国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湘潭光复,槟榔业获得重生和发展,共有槟榔批发行二十四家。

    而后历史的走向是,张雪林的药材铺生意随着湘潭药都地位的下降日益萧条,而张新发却在九总根深叶茂起来。

    相关链接

    湘潭籍名人都曾是张新发的“主顾”

    张颖今年已过花甲,是百年老字号张新发的第三代传人,据张颖回忆,张新发品牌1905年在九总的平政街创立,而平政街是清末湘潭槟榔商贩的集中地。

    从湘绮老人王闿运曾赋诗:“蒟叶微辛桂气和,并刀亲剖赤丝窠。为思远物殷勤觅,莫笑长饥乞请多。酒半早看红上颊,海南曾见碧无柯。新年茶罢留乡味,略似含香佩紫荷。”来看,他曾是张新发“忠实”的顾客。

    除了王闿运,杨度和黎氏八骏等湘潭籍名人都是张新发的主顾。黎氏八骏的老七黎锦光则创作了歌曲《采槟榔》。

    若干年后,张雪林把生意交给了儿子,当他在留声机里听到那甜美的“高高的树上结槟榔”时,他或许也会记起当年在黎家会馆听戏时那个腼腆的老七,正是这个叫黎锦光的人给这首歌作的词。

    他依稀记得,黎家的槟榔是放在雕有兰花的木盒里的,正是那场戏,那尝了一口的槟榔,才使他激灵一现,便有了后来的张新发,以至于湘潭的诸多民众由晚清过渡到民国,才俊如杨度、刘揆一、毛泽东、萧子升及黎氏兄弟等,都嚼着槟榔先后走出湘潭,迈入到更宏阔的天地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评论
   第A3版:华声速览·政情
   第A4版:华声焦点
   第A5版:华声焦点
   第A6版:广告
   第A7版:华声速览·政务
   第A8版:华声湖南骄傲
   第A9版:华声速览·世相
   第A10版:华声重点·地铁安检
   第A11版:华声重点·医保“漫游”
   第A12版:华声重点·行车安全
   第A13版:华声湖南骄傲
   第A14版:华声重点·身边的感动
   第A15版:华声玩乐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华声金融
   第A18版:华声金融
   第A19版:华声金融
   第A20版:华声财讯
   第A21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A22版:体彩快报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华声楼市
   第T1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2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3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4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5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6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7版:新发圣诞特刊
   第T8版:新发圣诞特刊
百年槟榔探古溯源
“张家开张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