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打捞身边的历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特别关注

第A3版
华声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历史是所有人的根,挖掘保存历史,是培护所有人的根。”
打捞身边历史,留住我们的根
本报与省图等共同成立湖湘口述历史研究实践平台暨青少年口述历史培训基地
学生及社区志愿者报名:拨打电话0731-84329424或加入QQ群423296485

    12月13日,“每个人身边都有活的历史”讲座现场。图为主讲人三湘华声联合编委会副总编辑龚旭东(左)和湖南图书馆研究馆员赵惠(右)。 

    湖南图书馆副馆长邹序明宣布,湖湘口述历史研究实践平台暨青少年口述历史培训基地正式成立。

    前来参加讲座的,不仅有对历史感兴趣的老人,还有湖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们。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由三湘都市报、湖南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等共同发起的湖湘口述历史研究实践平台暨青少年口述历史培训基地,也正巧在这一天成立。这是全国首个由媒体、公共图书馆与高等院校共同搭建的口述历史平台与培训基地。三湘都市报“打捞身边历史”专版扩展为集研究、实践、培训于一体的湖湘口述史平台,不仅汇聚了更多社会力量,也将为留存湖湘大地的记忆做出扎实努力。

    13日下午, 培训基地湖南首场讲座在湖南图书馆举行。三湘华声联合编委会副总编辑、湖南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龚旭东,口述历史专家、湖南图书馆研究馆员赵惠,联合作了“每个人身边都有活的历史——如何挖掘、记录口述历史”的专题讲座和互动。

    12月13日,用我们的方式参与国家公祭

    “历史从昨天走过来,为今天的生活带来反思。”65岁的肖自强是第一个到达讲座活动现场的读者,他特意拉着老伴一起来听讲座。肖自强对历史很感兴趣,但一般都是通过史料了解历史。他想知道,什么样的历史才是活历史。

    与肖自强不一样,60岁的曾宪钧想知道如何挖掘身边的历史。她是个老长沙人,在五一广场边住了十几年,见证了五一广场的沉浮悲欣,她想记录这些生活变迁,但不知道怎么做。在三湘都市报上看到讲座信息后,她特意过来听听。20多名来自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学生,也早早在省图书馆一楼集合,一起走进讲座现场。

    12月13日下午2点40,讲座正式开始。在简短的开场白中,龚旭东特别解读说:“今天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国祭日,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个很关键的节点进行国祭。我们不是有意挑选这个日子,而是刚好碰上了这个日子,这个巧合很有意味。”

    他说,“历史是所有人的根,挖掘、记录、保存历史,是在培育、培护所有人的根。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今天聚集在一起,也是对我们的民族、历史、我们每个人生命根系的维护。在国祭日做这个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了简单的口述史,我们是在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参与到国祭日里来,参与到民族的重建和复兴里来。”

    口述历史要有三“心”:关心、爱心、耐心

    如何做好口述历史?赵惠与大家分享了宝贵的经验。自2008年到2013年,赵惠等人组成的口述历史团队采访了130多名抗战老兵,其中103名老兵的口述资料被编辑成书出版。“做口述历史,首先要做到中立。求真是口述历史的重要原则。”赵惠说,既然事情发生过,我们就要捍卫这个记忆,不要对它染色,让记忆呈现本原的状态。

    关于做口述历史的经验,赵惠总结了三“心”:关心、爱心、耐心。赵惠老师聊到自己第一次去采访老兵时的情景:由于生活环境差,那名老兵家里不时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尿味”,赵惠一进门就有些“反胃”,不得不将采访场地挪到室外。现在回想起来,赵惠觉得自己当时没有真正理解老兵。慢慢地,采访的老兵越来越多,赵惠再也没出现那样的状况,再脏再臭都不介意。

    团队里大部分是80后、90后,从小在城市里长大。但在寻访老兵时发生的一件事,一直感动着赵惠。那是他们去采访一名参加过常德会战的老兵。为超度他死去的战友,这名90多岁的老兵已出家呆在一座寺庙里。采访那天天气很冷,90多岁的老兵带她们去看曾经的战场,采访团队里的一名90后担心老兵太累,主动要求背他。赵惠说,在寻访的过程中,这些80后、90后不仅长了知识、开了眼界,更多的是思想认知上的提升,懂得如何尊重历史中的每个人。

    讲座现场,赵惠给大家播放了部分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历史的视频。看着画面里那些质朴乐观的老兵讲述自己悲惨的战争经历,很多观众备受感动,默默地擦拭眼泪。

    打捞身边活历史,从关注家族史开始

    打捞身边的活历史,龚旭东特别重视家族史的记忆和整理。他认为:“现在很多人开始写个人回忆录或家族史,这样会让人懂得自己从何而来,往何而去。如果大家都能够这样做,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就会不一样。”

    如何做好家族史?在讲座中,龚旭东以自己为例,道出了一些方法。从上世纪90年代,他就开始注意自己的家族史。几年前,他的侄子回长沙过暑假,他给侄子布置了一项作业:给爷爷做口述史,跟爷爷聊天,让爷爷从他的爸爸妈妈、祖父祖母谈起,谈他的人生经历。一个暑假,他的侄子做了四五万字的记录,基本理清了他们的家族史。

    龚旭东表示,“这种记录可能跟湖南图书馆做的口述史记录不一样,但它可能更容易让我们记录身边的历史。”他也希望,能发动更多的青少年、社区志愿者参与到其中,并特别提议要深入到各个社区,把老人们的经历记录、整理出来。他代表三湘都市报倡议与省图书馆、湖南师大等联合成立湖湘口述历史研究实践平台,将口述史的普及与发展向前推进。

    活动尾声,湖南图书馆副馆长邹序明上台宣布, 由三湘都市报、湖南图书馆与湖南师范大学等共同发起的湖湘口述历史研究实践平台暨青少年口述历史培训基地正式成立。湖南师范大学历史专业学生刘梓琳、60多岁的老人易曙等十多名观众现场报名,成为第一批湖湘口述历史的志愿者。       

    ■文/记者  刘玉锋  匡萍

    图/记者  康蒙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特别关注
   第A3版:华声特别关注
   第A4版:打捞身边的历史
   第A5版:打捞身边的历史
   第A6版:华声周末看点
   第A7版:华声特别报道
   第A8版:华声专题
   第A9版:华声专题
   第A10版:华声对话
   第A11版:华声悦读
   第A12版:华声杂志地图
   第A13版:华声老镜头
   第A14版:华声百家
   第A15版:华声专题
   第A16版:华声专题
打捞身边历史,留住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