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初,有个大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女子。此话一出,当即遭到人们的普遍质疑和诟病,认为这是对待历史的唯心主义态度。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一股史学热。固然,以史为鉴,可以使今人更好地把握现在,面向未来。在这股史学热中,绝大多数人都能本着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实事求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但也有一些人不够严肃,完全以自己的好恶来随心所欲地谈论历史。
就以秦始皇的评价来说吧。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多年混战不休的局面,在历史上首度统一了中国,这无论怎样都应该说是一大历史功绩。可有人却是这样说的:齐楚燕赵韩魏六国君主个个都想统一中国,“统一中国本来就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是历史走到了这一步,此君(指嬴政)顺之,并暴得了大名。”说得多轻巧。在他们眼中,统一中国这样的伟业,只不过是秦始皇顺手捡得的一个大便宜。可他就不想一想,统一中国这个便宜怎么就不是其他六国君主能够“顺之”呢?反正就是不肯爽爽快快地承认秦始皇成就的这一前无古人的千古伟业。又以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些遗泽至今的先进经济文化政策来说吧。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大手笔,我国数千年文明古史不知是怎样一个写法?对这些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历史功绩,有人却说是“上天假秦王的私心实现了大公”。
唉,这样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就让人无话可说了。不过我还是要说,我们的历史如果多一些这样的“私心”是不是会更辉煌一些呢?秦始皇修建的贯通全国东西南北的交通干线与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建成的颐和园,哪个对文明的发展贡献更大?是不是我们现在踏看秦皇驰道上残留的车辙,比凭吊圆明园前那几根残留的破柱子更有意义一些呢?
我无意于抬高秦始皇,也不是为秦始皇翻案。秦始皇对于中国有功劳的同时,也有着深重的罪孽:他焚书坑儒,葬送了五百年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他是一个空前残暴的专制君主。我之所以举出前面的那两个例子,只不过是用以说明有些人对待历史的不严肃罢了,也只不过是说要用科学而严肃的态度来实事求是地对待历史。
我们这些年龄上了五十岁的人都知道,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广大农村数亿农民以气壮山河的精神战天斗地,大兴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条件,为农业的稳收、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即以笔者所在的家乡而言,除水库是上世纪50年代建成外,农田基础设施大都在这时期建成。笔者本人就曾为此撒过不少汗水。
了解我国农村基层情况且态度公允的人都知道,上个世纪80年代初农村改革,年年丰收,当然决定性因素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但也不可否认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就因为那个年代是“农业学大寨”的年代,那个时期的农田基本建设就被认为是学大寨的产物,它也因“农业学大寨”的被否认而被指责为“劳民伤财”,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公允评价。
什么是历史?过去了的人类社会行为都是历史,正在发生的现实也立即就会成为历史。历史应该是对过去客观事实的记载,它不能因为个人好恶而随意塑造。即以秦始皇而论,他是一个焚书坑儒的暴君,但他也有着统一中国的历史功绩。如果对待历史不是客观公正,而是任意塑造的话,那就真的把历史当做一个任人打扮的女子了。
■文/邓慈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