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华声公益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特别关注

第A3版
华声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怡馨家园康复会所50多人仅6人过渡性就业
精神康复者回归社会,需要我们的包容心
文/记者 匡萍 图/记者 王安琪

    怡馨家园里的每盆花都贴上了会员自己的名字,各自打理。11月20日,雨花区食安办、雨花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十名志愿者提出要购买他们的劳动成果,小雯开心地向食安办党支部书记张海清(左一)介绍自己养的花。

    11月20日,3名社区志愿者来到怡馨家园为会员准备午餐,和他们一起包饺子。

    在长沙市雨花区德馨园小区,有一个特殊的免费会所——怡馨家园,这里聚集了50多名精神康复者,所有入会者都被称为会员,而不是当做病人对待。

    相比生活技能的培养和心理疏导,怡馨家园最忧心的是他们的就业问题。在过渡性就业岗位开发过程中,他们频频碰壁。如何让精神康复者真正回归社会?在开发工作岗位的同时,怡馨家园想到了花卉种植养殖,这群特殊的养花人希望通过义卖和电子商务的形式创造一个工作机会。

    加入精神康复会所,生活从无聊变得有意思

    每天早早起床,赶到怡馨家园参加九点半的早会,和会员朋友们一起种菜、做饭、聊天……这是精神康复者小雯(化名)今年下半年来的生活常态。而在这之前,家是她最大的生活空间,“每天就是睡觉、看电视,很无聊。”

    长沙市雨花区怡馨家园井湾子服务中心成立于去年8月,由德馨园小区提供场地支持,是帮助精神康复者重建信心、收获友谊、争取工作机会的公益机构。这里采用国际会所的模式,目前已有包括小雯在内的50多名会员。

    其实,小雯被诊断为患有狂躁症的时间并不长。2011年她大专毕业,父母托关系给她找了一份文员性质的工作,没想到一个月后发病,到处跟同事吵架,甚至动手打人,不得不住院治疗。在怡馨家园,小雯的情绪有了很大好转,“这里很有意思,也交了很多聊得来的朋友。”

    最近,她的生活地图上又多了两个点:培源职业学校和花卉市场,前者是因为怡馨家园给她推荐了一份清洁工作,后者是她在怡馨家园里培养起来的兴趣爱好。一有时间,她就去花卉市场找店主聊天,问问什么花可以过冬、不同的花怎么养,然后买些自己喜欢的花草,配上好看的玻璃花盆,放到怡馨家园来养。她甚至想在花店找个兼职,偷学点养花的技术。

    怡馨花艺,为会员创造一种就业的可能性

    11月20日上午,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进怡馨家园,这里装修精致温馨,厨艺工作室、书吧、教育就业部、文体活动区等划分明确,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餐桌上、房间里、阳台上整齐地摆放着百余盆花花草草,让人顿感清新和活力。

    怡馨家园主任陈小梅介绍,这些都是会员自己种的,小雯对养花的热情就缘自于这里的“怡馨花艺”项目。今年8月,了解到多数会员都有学习花艺的意愿后,陈小梅开始动员大家先在网上搜集资料,9月带会员到花卉市场学习、调查、购买材料,10月邀请培源职业学校的园艺花艺老师给他们作花卉种植养殖培训,怡馨家园的小花园就这样一步一步建立起来。

    “花艺对精神康复者来说是很合适的,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从中体验生命的力量,做得好还能带来经济上的收益。”陈小梅说,为会员创造一种就业的可能性是开展“怡馨花艺”项目的考量之一。

    10月23日的一次义卖给了陈小梅很大的信心,他们带去的近三十盆花很快就卖光了。义卖机会毕竟不多,陈小梅开始思考更多的销售方式。10月30日,怡馨家园又邀请到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老师给会员作网络营销知识讲座,教他们如何开网店。陈小梅说:“我们希望以后能搭建起一个固定的交易平台,毕竟对他们来说就业机会不多。”

    精神康复者回归社会,需要我们的包容心

    “怡馨花艺”项目的背后,是精神康复者就业的艰难。怡馨家园的会员基本都由父母养着,但其实很多会员都有就业的意愿。最近,28岁的肖然(化名)经常向陈小梅提及他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一没工作,二没成家,不知道以后怎么办。”

    帮助会员就业是怡馨家园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今年年初,陈小梅等人先后三次与德馨园小区的物业负责人沟通,想为会员争取一个过渡性就业岗位。“刚开始他们有顾虑,后来我们请了社区主任去协商,并再三说明有问题我们会随时去处理,最后他们同意了,但要求签一个免责协议。”

    免责协议该不该签?3月11日-14日,陈小梅去香港的一个精神康复机构“卓越之友”参加了4天的学习和培训,并把这个问题带了过去。“卓越之友”负责人告诉她:“在香港我们是不会签这个协议的,签协议会被视为对精神康复者的歧视,让精神康复者回归社会不只是公益组织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带着这个观点,学习回来的陈小梅再一次找到了物业领导,最终怡馨家园的两个会员没签免责协议当起了小区保安,共享一个岗位。

    虽然到目前为止,已有6名会员走上过渡性就业岗位,但他们找工作多数情况下是碰壁的。“我们曾带他们去人才市场应聘,也单独联系过一些企业,但一听说是精神康复者,都不同意,甚至一家福利院都拒绝了我们。”陈小梅说,“其实他们担心的那些隐患基本是不会发生的,接纳他们需要我们的包容心。”

    ■文/记者  匡萍

    图/记者  王安琪

    链接

    卓越之友:

    1998年成立,由香港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和玛丽医院主办,提供社区成人精神康复服务。是香港首个获得国际会所发展中心注册,被认同为可以提供世界级康复服务的精神科会所。

    差不多每一个“卓越之友”的会员都有工作,有些在会所里工作,有些在社会中就业。“卓越之友”利用“小组就业”、“过渡就业”、“辅助就业”、“独立就业”等就业计划,帮助会员寻找和保持在社会上获取有薪酬的工作。

    互动

    您的家里或者办公桌上缺一盆花吗?您有开网店的经验或者懂电子商务技术吗?您能提供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吗?如果您愿意帮助这些精神康复者,请拨打电话0731-8432942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特别关注
   第A3版:华声特别关注
   第A4版:华声杂志地图
   第A5版:华声周末看点
   第A6版:挑战21天
   第A7版:华声特别策划
   第A8版:华声特别策划
   第A9版:华声专题
   第A10版:华声公益周刊
   第A11版:华声特别报道
   第A12版:华声专题
   第A13版:华声悦读
   第A14版:华声百家
   第A15版:华声记忆
   第A16版:华声专题
精神康复者回归社会,需要我们的包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