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华声周末看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周末看点

第A3版
华声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遭受性侵的留守女童 “近十年中国最好的女性电影”
国际获奖电影《鸡蛋和石头》 首度回湘放映
益阳籍女导演执导 当地留守女童出演

    《鸡蛋和石头》采用独特的女性视角关注留守儿童和少女成长问题,获得了业内和观众的一致肯定。

    “有时候,人的心就像一个鸡蛋,很脆弱;有时候,却像石头一样,很坚强。”11月15日,一部由湘籍导演执导、反映遭受性侵的留守儿童成长的影片《鸡蛋和石头》,成片两年后首次在湖南放映。

    出生于益阳农村的黄骥,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拍摄电影,“与过去告别”,也让人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感受儿童成长和女性权益问题。在与观众分享影片的同时,黄骥希望《鸡蛋和石头》能引起一些公益机构和放映组织的注意,整个社会一起来关注留守儿童和女性问题。

    “只有面对了,才能真正去接受它的存在”

    长沙市五一大道五一新干线四楼,有些狭窄的楼道尽头是爱剧场的话剧表演室。地方不大,横竖10排椅子就可摆满。一张幕布贴墙挂立,后排支起投影仪,一个简易电影放映室就形成了。11月15日下午,加映了一场的放映室内仍然挤满了观众,吸引他们的是长沙独立电影兴趣小组66号放映室组织观看的《鸡蛋和石头》——

    在益阳一个山村,14岁的留守儿童姚红贵寄宿在姑姑家。迟迟不来的月经让她十分不安。最终预感变成了现实,红贵怀孕了。谁是孩子的父亲?同样年轻的阿九?还是身为乡村医生的姑父?最终,姑父将流产药撒在红贵的水杯致其堕胎,红贵也辍学回到山林深处和外婆一起生活。她面对再次来临的月经,重新感受了生命。

    在影片简介里,《鸡蛋和石头》被描述为一部“半自传性”电影。红贵遭遇的背后,有黄骥童年生活的影子。

    1984年,黄骥在益阳的一个偏远小镇呱呱坠地。童年时期,外出打工的父母经常不在身边。8岁那年,性骚扰突然闯入这个小女孩的生活,虽不是很严重,但在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15年后,黄骥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当她有机会进行电影创作时,很自然地想把深埋内心的往事表达出来。“面对自己过去的羞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只有面对了,才能真正去接受它的存在,继续健全地生活下去。”

    一台摄影机,数名非职业演员,三个月

    剧本写好后,黄骥把它拿给男朋友、日本导演大冢龙治看,并把自己的童年经历和拍电影的想法告诉了他,“整个过程很艰苦,也很难受。”幸运的是大冢龙治理解并愿意和她一起完成这个工作。

    一部电影两个人拍?对黄骥来说技术不是问题,在开拍《鸡蛋和石头》前,她已经拍过两部短片《玲玲的花园》(任编剧与副导演)、《橘子皮的温度》和一部反映农村赌博的纪录片《地下六合彩》。正是在拍摄《玲玲的花园》时,黄骥和大冢龙治确立了恋爱关系。至于拍摄经费,花的都是两人的积蓄。演员也是非专业的,全部是来自益阳当地的农民和孩子。

    确定好大体的拍摄原则,2011年,黄骥和丈夫带着剧本、摄影机回益阳老家开始拍片。黄骥身兼导演、副导演和录音,大冢负责摄影、剪辑和制片。

    为了让影片更富有真实性,一开始黄骥去拜访了一名八九岁、被老师性骚扰的女孩,发现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性的概念很模糊,“表现力肯定不够”。于是修改剧本将角色提到了14岁,在各个中学门口“站岗”,“眼睛像摄像机一样观察着走出来的孩子”。但看了多所学校、几百个人,都不中意。最后在一所学校看到后来的主演时,黄骥心里一喜,“她眼神里有非常寂寞的东西。不怎么说话却很有气氛,给人的状态,包括镜头里的样子,都非常符合我想要的效果。”巧合的是该女孩本人也是留守儿童,2岁时父母就去广东打工了,“一个人呆在灰暗的屋里,想事情可以想很久”。

    拍片的三个月间,黄骥和丈夫吃住在村里,力求捕捉到演员们最真实的状态。由于影片中多数场景用的都是自然光,而天气阴晴不定,有时候等不到一个合适的光线,而村民们要下田干活,拍摄只好延期。因为女主角的有些戏比较私密,黄骥会花很长的时间和演员沟通,“七成的精力都用在这个上面”。

    “近十年中国最好的女性电影”

    黄骥没有料到,一部“比较私密性”的电影,会有这么好的反响。

    2012年4月,《鸡蛋和石头》在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首次露面便摘得首奖——针对年轻作者的金老虎奖。来年又在世界各地斩获荣誉:2013多伦多亚洲国际电影节新人导演奖、2013安德烈·卢布廖夫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和2013西班牙拉斯帕尔马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在影评家看来,《鸡蛋和石头》的一大特点是抛却社会宏观视角,从个体的内心和情感历程出发去关注留守儿童。黄骥解释说:“这样的女孩子,不管在中国还是荷兰,只要有男人和女人的地方,都是存在的,和社会系统的不同并没有大的联系。”这也是影片能够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共鸣的一个主要因素,“外国人即使听不懂益阳话,也能通过镜头感受到女孩的困境。”

    但女性视角的运用还是在观众中划分了一条明显的界限——男观众和女观众。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卫生纸、血等女性符号的镜头,给男观众的理解带来不少障碍。影评人搵岑荷发现,“大量包括影评人在内的男性观众在理清本片基本脉络上都存有困难”。在长沙的放映交流环节,一位男观众就对“血”这个镜头的反复出现疑惑不解。但正如长沙放映现场女性观众饱含深情的观影分享,搵岑荷也提到“这点在同时采访的女性观众眼里反而显得不可理喻。”

    《鸡蛋和石头》获得了成功。搵岑荷把它称为“近十年中国最好的女性电影”。他在一篇影评中总结道:“黄骥的《鸡蛋和石头》,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有机会填补缺位已久、真正女性视角的希望。”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给出的颁奖词是:“借由诗意的语言将影片中的禁忌话题打破。精美构图与悉心舍取的摄影与叙事高度相关,并且揭示了人性秘密。”

    要拍“农村女性三部曲”

    “大家都是湖南的吗?”11月16日下午, 66号放映室又组织了一场剧本创作讨论会。黄骥一上台就问了观众这个问题。她参加了很多次放映活动,与观众专门就《鸡蛋和石头》的剧本创作进行交流还是第一次。

    台下浮起一片应和声,坐在第二排的一位男子笑着说:“我是益阳的。”

    黄骥说,她很早就想回家乡放映《鸡蛋和石头》,因近几年怀孕、生育、照顾小孩而未成行。今年,66号放映室向她发出邀请,说湖南这边很多影像爱好者想学习如何拍摄自己的家乡和土地,她爽快地答应了。

    “很多剧作技巧看书可以分析出来,但真正创作的时候还是要去面对你选择的那个演员,和她一起生活、一起创造人物形象。”在交流会上,黄骥认真地说。

    台下一位女子大学的教师接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影片可以加入月亮的镜头,在农村女孩子孤单时月亮是个陪伴。另外月亮和月经还有某种隐含关系。”黄骥听后,赞成地点了点头。电影在这样的互动中悄悄延续着生命。

    现实中的留守儿童和乡村小学也未被遗忘。今年9月,黄骥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号召网友为她老家的孩子捐赠绘本书。她在帖子中说:“在帮老家幼儿园的老师申请乡村幼儿教师公益培训的免费名额时,才发现忽视了身边那片土地的贫瘠!……小小的绘本无法代替家庭的温暖,但绘本中多彩的画面、童真的世界、丰富的想象却能给孩子带来一点点光亮和温暖!”

    2个月后,乡村图书馆悄然建起,“比城里的儿童图书馆绘本还漂亮”。

    与此同时,黄骥另外两部反映女性成长(高中生、少妇)的电影也在筹备中,与《鸡蛋和石头》共同组成自己的“农村女性三部曲”。她透露,其中一部的剧本已经写好,“明年开拍”。

    ■文/记者 卢小伟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周末看点
   第A3版:华声特别报道
   第A4版:华声专题
   第A5版:华声专题
   第A6版:华声百家
   第A7版:挑战21天
   第A8版:华声专题
国际获奖电影《鸡蛋和石头》 首度回湘放映
益阳籍女导演执导 当地留守女童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