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华声重点·理想发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3版
广告

第A4版
华声焦点
 
标题导航
进入华声在线 | 湖南在线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疆考察队”全队理想发声
25年前,廖厂长善举助他们“理想成行” 25日,两队员将与廖厂长在洪江“理想重逢”
记者 汤霞玲 实习生 熊胜羿 陈梦梅

    王月华

    现在供职于《深圳特区报》。

    赵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现在是上海站站长。

    梁红

    中央电视台工作,创办了《讲述》栏目,现在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副总监。

    吴晓波

    著名财经作家,著有《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等畅销书。

    ■制图/陈琮元

    核心提示

    25年前,4名大学生想去南中国考察,见证变革中的中国。可行程伊始,便受困于经费。这时,娄底的一位廖厂长慷慨资助,终于让他们完成了心中梦想。如今,这4人已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我们试图从他们的个人经历中,一看理想的坚持与余温。

    在那个时候,跋涉的路充满沉郁和孤独;

    在那个时候,夜的灯火渺茫人而执着;

    在那个时候,少年梦串起又散落;

    因为有那个时候,人生才会如此苦涩、艰辛、积极而且丰富……

    10月4日,吴晓波从书房里翻出了毕业纪念册,扉页上的这段话,泛发着1990年代的青春记忆,穿越时空,浸润着岁月的痕迹。

    如今25年过去,四位考察队员已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吴晓波是著名财经作家,王月华为《深圳特区报》总经理,赵勇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站站长;梁红为央视科教频道副总监。

    25年前的考察经历,成为他们共同的理想基因, 在此后的岁月里支持着他们坚守与创造。今天,我们试图从考察员的履历中,寻找理想的坚守与余温。

    令人期待的是,10月25日,吴晓波和王月华将与廖厂长会面于中国第一古商城——洪江古商城,共话家国情怀,论道忧乐情怀,诠释理想主义的现实意义。

    【梁红】 闲谈天地阔,细梳文脉香

    梁红是考察队里唯一的女生,一路上,她看到了高山上缺裤子的小孩,也看到了两年没有下山的士兵。半年的行走,本乡本土的情感深埋在她的心中,此后成长为生活的源动力。

    梁红毕业后分到《北京周报》,负责将中文报道译成英文,传播到世界各地。“外宣很重要,但我看不到我的读者,触摸不到这个鲜活的土地。”

    1994年,她跟白岩松、水均益等人考进了中央电视台。先在《半边天》栏目,后成为《今日说法》出境记者,再到创办现在的《讲述》栏目,一做就是十几年。

    “我喜欢讲述普通人的故事,正是他们构成了中国的精神脊梁。”梁红说,《讲述》每天讲述一个真实生动的故事,让受众从普通人身上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讲述》开办后,中国电视界纷纷跟风学习,此类节目遍地开花。

    如今,作为央视科教频道的副总监,她依旧喜欢带团队奔波在一线。今年教师节,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不希望把古代经典和诗词从课本中去掉,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由此,梁红和他的团队正筹划一档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希望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寻找理想,给生活来点诗意。

    “从这个角度,我们还称得起一群具有情怀的人,理想还未磨灭。”梁红说。

    【王月华】 身行地产界,心怀磊落天

    王月华是湖南常德人,考察结束后,他给廖厂长寄去了一份手写的考察报告,“很简单,没有系统的研究,重点讲了海南的开发情况。”

    就是这一份手写的报告,奠定了他25年后的研究基础。

    1995年,他下海做建材生意,了解了房地产行业,1999年后重回媒体,现任《深圳特区报》总经理。

    2002年,王月华出版了《地产首脑》一书,精炼概括了包括王石、潘石屹、冯伦在内的23位地产“英雄”的地产模式。

    “中国房地产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2002年是该做总结的时候了,不仅是向世界交卷,对我们自己来说,也迫切需要一份完整的记录,他们的商业成绩对整个行业、整个社会都有裨益。”

    “南疆考察让我看到了各地特色,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此后他开始思考区域文化,目前正准备出版一本研究区域文化的专门书籍。

    提及廖厂长,王月华很是感慨,在他心中,廖厂长是一个符号。“现在的时代非常需要这样有理想有情怀的人,尤其是我们这个民族,人多地广,每人的思想观念不同,危急关头需要廖厂长这样一个抬头看星星的人。”

    【赵勇】 喏喏拳拳意,脉脉款款情

    赵勇,全军的二等战斗功臣,退伍后回校再学习。也正是因为他的关系,南疆考察团才能够去前线。

    与其他三名成员相比,赵勇更多地是怀念。考察团让他首次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军营生活,重新认识了军人。

    “我们在前线时,感觉到背后是个强大的中国,我是在守卫着祖国,除了深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感到自己非常伟大,这是对军人的敬畏。”

    考察结束后,赵勇去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过浙江站站长,现为上海站站长,目前在三沙群岛做一个开发项目。

    “虽然现在很少提及,但理想主义精神一直还在,不然也不会这么艰苦地去做项目。”

    在他看来,25年前,廖厂长做的善事,更多的是一种传承。“一个人要生活得快乐,首先要懂得感恩。对廖厂长那次的无偿帮助,我也想当面再去说声谢谢。尽管这两个字非常普通,但这是来自内心深处的东西,非常感谢廖厂长,这个社会确实应该呼唤廖厂长的这种精神。 ”

    【吴晓波】 笔小乾坤大,得失寸心间

    大学毕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吴晓波都在埋头干自己的事。从2000年开始,他创作的《大败局》系列和“中国企业史三部曲”长期占据畅销书榜位。

    2009年,他排名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五位,但这让他很不舒服。 

    “进入商品社会后,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变得越来越贫瘠,连写字的人都是用收入来排行。”在他内心深处,作家的好坏不能用财富衡量。

    他曾去徽南旅游,在古镇村落里,他看到所有的牌坊只为两种人,一种是守节的,另一种是考中功名的,从来没有人为首富立牌坊。类似修路,建学校等善举也会被世人铭记。“所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财富来衡量的,值得尊敬的都是精神力量。”这时,他想到了廖厂长。

    吴晓波说,廖厂长身上最闪光的是不求回报的付出精神。如果没有廖厂长的帮助,他们的南疆考察不可能完成,没有南疆考察,就了解不到辽阔的中国,也不会让他深刻地体会到精神富足的快乐。

    40岁之后,吴晓波开始回想往事,“想付出与获得的问题。”

    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带着女儿来到汶川,一户邹姓人家里除一张桌子和几只碗之外,别无他物。

    见此,他跟朋友约定,每人出5万元帮扶一户农家种玫瑰花,提取香精,待生活恢复后,这笔钱还给他们,他们再将这笔钱转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如今他们的模式已经帮助了不少人。

    这笔钱改变了这个家庭。邹家人很快恢复了生产,每年逢年过节都会跟他们联系,给他们寄送土特产,道声感谢。连续六年年年如此。那是吴晓波第一次感受到付出的快乐。

    “我很感谢,很庆幸我所拥有的一切,世俗给你的名利其实都是多出来的。”他在想,付出比得到确实快乐很多,应该去帮助别人,类似于廖厂长这样的精神需要更多人传承下去。

    ■记者  汤霞玲

    实习生 熊胜羿  陈梦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3版:广告
   第A4版:华声焦点
   第A5版:华声商业
   第A7版:广告
   第A8版:华声速览·政情
   第A9版:华声重点·理想发声
   第A10版:华声重点·伐木之争
   第A11版:华声重点·火场自救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华声玩乐
   第A14版:华声速览·世相
   第A15版:辣妈联盟
   第A16版:华声专题
   第A17版:华声财经
   第A18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A19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A20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A21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华声汽车
   第A24版:华声汽车
“空气”祛眼袋,长沙某整形机构遭追捧
“南疆考察队”全队理想发声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