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搜寻马航370航班联合协调中心总协调人休斯敦9日在珀斯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澳“海洋之盾”号军舰8日再次两度侦测到水下疑似“黑匣子”脉冲信号,他认为多国搜寻力量目前正在“正确”的位置开展工作。
黑匣子信号发射器的电量4月7日已达到设计寿命,理论上至多再维持15天。休斯敦承认,与5日探测到的两次信号相比,8日探测到的信号“更微弱”,一种可能是因为探测点离信号源更远,另一种可能是电量正在枯竭。
进展“鼓舞人心”
休斯敦说,“海洋之盾”号分别于珀斯时间(与北京时间一致)8日16时27分和22时17分两度侦测到信号,第一次信号持续了5分32秒,第二次信号持续约7分钟,这一“鼓舞人心”的进展将有助于进一步缩小搜寻范围。加上此前的两次,迄今该船已经4次侦测到水下信号,且都在同一片海域。
休斯敦同时确认了“海洋之盾”号第一次和第二次两次侦测到信号的时间,分别为珀斯时间5日16时45分和21时27分。
休斯敦用地图向记者们讲解了4次信号的侦测位置,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小约10公里,最大约25公里。他表示,这显示搜寻力量“正在正确的位置开展有关工作”。
信号频率有别
休斯敦强调,他对最终发现失联飞机较为乐观,但仍需侦测到更多信号,确定信号源具体位置,才能将自主水下航行器投入使用,否则在海床上四处搜索将是“痛苦”的过程。
另据在场的澳大利亚和美国军方人员介绍,虽然澳方侦测到的信号频率是33.3千赫兹,不同于“黑匣子”通常发出的37.5千赫兹频率,但据“黑匣子”生产商提供的资料,“黑匣子”上的水下信标已有6年历史,受电池逐渐耗尽及周边水域、水温变化影响,这种频率变化是可能的,而目前可以肯定侦测到的信号是由人造装置发出的。此外,澳方“猎户座”巡逻机将很快前往侦测到信号的海域投放声呐定位浮标,帮助确定信号源位置。
搜索·增援
“海巡01”赶赴澳方通报漂浮物水域
记者9日上午从“海巡01”轮现场指挥部获悉,北京时间8日23时许,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通报称,空巡飞机在南纬20度、东经98度附近,面积为7.5万平方公里水域发现多个漂浮物。目前,“海巡01”正赶往该水域增援。
根据“海巡01”轮现场指挥部提供的信息,交通运输部所属“南海救115”、中国海军998舰正在该水域附近进行搜寻。中澳双方目前的搜寻重点是按照日前“海巡01”轮和“海洋之盾”号发现疑似黑匣子脉冲信号点为基点,进行洋流漂浮推算而制定的。上述发现多个漂浮物的搜寻区正是“海洋之盾”号发现脉冲信号疑似点的可能范围。
搜索·观点
专家:需做好长期准备
自马航370航班3月8日失去联系以来,搜寻已经过去了一个月,仍没有见到航班踪影。何时能找到飞机?何时能画上句号?有关专家认为,370航班的搜寻处理需要做好长期准备。
“搜寻MH370航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中国民航大学安全研究所所长孙瑞山认为,最大的制约是不知道飞机坠海的具体区域。目前搜寻飞机坠海的疑似海域,是推算出来的,飞机真实的坠海地点谁也不知道,仅中方划定的搜寻范围面积就达20多万平方公里,找到的难度前所未有。
“即便找到残骸,确定了航班坠海,整个事件的处理也仍将是极其缓慢和艰难的过程。”孙瑞山认为,要捞起残骸和乘客遗体,可能需要几年时间。
搜索·疑问
“蓝鳍金枪鱼”
为何暂不下水
截至北京时间9日,位于澳大利亚珀斯的搜寻MH370航班联合协调中心确认,已在南印度洋搜寻海域北区探测到4次与失联客机黑匣子特征相符的脉冲信号。
然而,据信能在水下利用声呐、摄像机探测的“蓝鳍金枪鱼”自主式水下航行器依然在澳海军“海洋之盾”号补给舰上“按兵不动”,引发不少疑问。
疑问一:既然声波定位仪探测到信号,为何不立即放“蓝鳍金枪鱼”入海探测?
探测到脉冲信号的位置不等同于信号源所在位置。在同一平面上,信号源可能位于探测点方圆约8000米内的任何一点。
疑问二:能否让“蓝鳍金枪鱼”和声波定位仪同时搜寻?
美军提供的拖曳声波定位仪和“蓝鳍金枪鱼”均部署在“海洋之盾”号上。在同一片水域中,两个利用声波探测的仪器会相互干扰,因而不能同时使用。
疑问三:既然不能同时使用,为何不用“蓝鳍金枪鱼”代替声波定位仪搜寻?
“蓝鳍金枪鱼”的搜寻原理是依靠声呐设备在海底扫描,但一整天只能搜寻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搜寻一平方公里可能需要一个月。同一时间内,声波定位仪的搜寻面积相当于“蓝鳍金枪鱼”的6倍。法航那场灾难中,水下航行器花了20天才找到残骸。
疑问四:声波定位仪还能用多久?换言之,“蓝鳍金枪鱼”何时能下水?
澳方暂时没有给出“蓝鳍金枪鱼”的下水时间,称将继续利用声波定位仪探测脉冲信号,以进一步缩小搜寻范围。待黑匣子彻底停止发射信号后,才会动用“蓝鳍金枪鱼”。■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