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华声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04月0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受伤幼童脱险,狠心“后妈”被批捕
这次,父亲一直守护着孩子 医院里,孩子已能给爸爸擦汗了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龚化 王智芳

    “涛涛”事件

    持续发酵

    3月12日

    市民田丽霞微信传播“乐观男童”涛涛照片,引起怀化义工联盟关注。

    3月14日

    怀化爱心义工和市民替涛涛筹集11万元救助款,虐童事件浮出水面。

    3月17日

    涛涛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被紧急转院至省儿童医院。

    3月22日

    准“后妈”杨某因涉嫌严重伤害罪被怀化警方刑事拘留。

    4月初

    涛涛脱离了危险期,已能下床活动,医生准备让他尝试着进食。

    4月8日

    杨某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3岁怀化男童涛涛因腹痛呕吐被送往医院,随后又因病情严重被转往省儿童医院。孩子的病情让接诊医生感到震惊:肝脏与十二指肠严重破裂,疑遭长期人为暴力(详见本报3月31日A05版)。

    孩子“闻妈色变”的反应和多名邻居的证词,将这起虐童事件的主角指向涛涛之父的同居女友,被涛涛称为“妈妈”的怀化女子杨某。

    3月22日,杨某因涉嫌严重伤害罪被怀化警方刑拘。

    4月8日,记者从怀化市检察院了解到,杨某目前已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

    幼童已脱离危险期

    这次父亲一直守护

    4月8日上午,记者从省儿童医院了解到,通过近一个月的治疗,涛涛目前脱离了危险期,已能下床活动,医生准备让他尝试着进食。

    左葛亮是长沙理工大学的大一学生,从网络和报纸上了解到涛涛事件后,他和众多志愿者一起赶到省儿童医院照顾涛涛。“为了方便帮他排出体内的积液,之前一直有根管子插在他肚子上。上周日,他下床活动时不小心把管子弄掉了。医生赶紧给他拍片子,发现体内已经没有积液了。”左葛亮微笑着告诉记者,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看着能下床活动、玩耍的涛涛,病房里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们都很高兴。更让大家欣慰的是,在怀化长沙两地奔波治病期间,父亲一直守护在身边,涛涛和父亲的关系也由冷转热,变得缓和了很多。

    “现在,他会借我们的手机给爸爸拍照,看到他爸爸流汗,也会主动帮爸爸擦汗。”左葛亮说。

    涉嫌严重伤害

    检方批捕准“后妈”

    事实上,涛涛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抢救期间,作为准“后妈”的怀化女子杨某也出现在医院内。

    “听我们说,替孩子募集到11万元爱心款后,她表现得相当震惊。震惊之后,就坐到地上哭,一边哭一边诉苦。”一名怀化志愿者回忆当时的情形。

    不过,作为孩子事实上的监护人和看管者,杨某一直无法解释,孩子身上的累累伤痕,到底是怎么来的?

    最初,杨某的解释是“骑儿童车摔的”。这很难解释涛涛全身上下里里外外的多处伤痕。

    后来,杨某的解释是“他很调皮,我教育他的时候弄的”。“他虽然年纪小,但是很懂事,根本就不调皮。”邻居们表示,从去年开始,就陆陆续续发现涛涛身上出现青紫伤痕。虽然他们曾多次提醒杨某注意教育小孩的方式,但对方总是不以为意。

    杨某的家人向记者透露,杨某曾受过感情上的伤害,失去了生育能力。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龚化   王智芳

    事件回放

    爱心救助揭开虐童案

    这起儿童被虐事件起始于一次爱心救助活动。

    3月12日,一名叫田丽霞的市民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陪护父亲。邻床,一名3岁的男童引起了她的注意。“他虽然浑身伤痕累累,身上插满了输液管,但看上去比院子里玩耍的孩子还要乐观。”

    田丽霞用手机给男童涛涛拍了一张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里求助。在随后的两天时间内,怀化爱心市民和义工替涛涛筹集到了近11万元救助款。

    涛涛身上来源不明累累的伤痕也引起人们注意。“孩子被送进医院时,身上有脚印,看上去像是被人踩踏过。”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彭乐元表示,“孩子的肝脏、生殖器等部位都受了伤,衣服一脱下来,浑身青紫,遭受长期外力致伤的迹象明显。”

    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救治手术后不久,涛涛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十二指肠高位肠瘘。随后的二十多天内,涛涛一直无法进食,只能依靠静脉注射营养液。

    3月17日,涛涛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在怀化志愿者们的帮助下,涛涛被紧急转院至省儿童医院。

    保护孩子·调查

    3/4家长不知“儿童权利”

    湖南试点“保护机制” 

    近日,中国儿童中心推出一份对武汉、南昌等7个城市2049名学生家长的《城市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这些平均年收入为11.16万元的家庭中,家长对儿童权利知晓度不高,3/4的家长从来没有听说过儿童权利。

    另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陈涛教授带队的调查组,在长沙县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地调查。调查显示,身体伤害、心理伤害、忽视及性侵害是常见儿童伤害。问卷中,39.5%的儿童表示“偶尔被家长打”。

    目前,长沙县已被“国际计划”和国务院妇儿工委联合确定为全国两个实施儿童保护机制项目试点县之一,2013年10月以村为单位建立5个“儿童幸福家园”,探索构建儿童保护预防和早期干预平台。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贺卫玲

    保护孩子·说法

    当心5种行为

    伤害孩子

    “如果父母在家庭环境里常常以家长自居,那么,这种角色的定位,就会在不经意间成为亲子矛盾的导火索。”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刘平易认为,家长的以下行为都是不尊重孩子。■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贺卫玲

    恶语相向

    “你真笨!”“你就不会和人家比一比啊!”“考这么点分,还有脸回来,死了算了。”很多孩子就是在父母的恶语相向中自暴自弃、放弃自己的,还有孩子听了这些话之后离家出走。

    棍棒教育

    “棍棒之下出孝子”让孩子在心灵上留下阴影、留下创伤,孩子会慢慢地把这份伤痛转化成一种恨,从而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

    置之不理

    置之不理

    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在家中和孩子没有交流、不进行沟通,把孩子看作是“空气”。这会把孩子从家庭中推向社会边缘,把孩子置于绝路之上。

    逼着吃饭

    生怕孩子吃不饱,就非要让孩子再吃点,孩子想吃什么就一定要让孩子吃个够,很多孩子养成了偏食,爱吃肉、不吃蔬菜的不良习惯。

    包办

    代替

    不准做这,不能干那,一切都要服从于家长的安排,代替实则是一种限制,束缚孩子行为的同时也禁锢了孩子思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焦点
   第A5版:华声焦点
   第A6版:华声政务
   第A7版:广告
   第A8版:华声政务
   第A9版:华声城市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华声城市
   第A13版:华声生活调查
   第A14版:华声中国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华声天下
   第A17版:华声文娱
   第A18版:华声体育
   第A19版:华声汽车周刊
   第A20版:2014湖南汽车展览会
   第A21版:2014湖南汽车展览会
   第A22版:2014湖南汽车展览会
   第A23版:华声健康
   第A24版:广告
   第B1版:华声财经
   第B2版:华声财讯
   第B3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B4版:华声财经·操盘
   第B5版:华声游乐周刊
   第B6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B7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B8版:体彩快报
受伤幼童脱险,狠心“后妈”被批捕
拐走女童带了24天 “法盲”光棍获刑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