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04月03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审视“苍蝇”,切莫“见怪不怪”
朱昌俊

    一段“苍南县领导吴为民受贿”的视频这两天在网上热传。视频显示,一名疑为浙江省苍南县广播电视台台长吴为民的男子曾多次接受他人送来的物品。截至4月1日,吴为民本人尚未对此作任何回应,苍南县纪委工作人员称,数天前已注意到视频,具体情况尚在调查。(4月2日《南方都市报》)

    较之于对举报官员现象的普遍叫好,这则新闻背后的跟帖中,网友们却呈现出不一样的态度。“这不是很正常吗”、“我倒觉得拍视频的人下作、猥琐”,乃至质疑举报者的动机等声音,在整个舆论回应中占据着不少的分量。仿佛举报者这一指向官员受贿的视频,在部分围观者看来只是“少见多怪”之举,不仅无关注价值,甚至有“多事”之嫌。

    必须承认,揆诸现实,这样的“逆反”心态或并不难理解。一方面,该视频所曝光的内容,远不及官员开房等桃色新闻的“细节诱惑”,在传播上也无多大的想象力,被淡看似乎是人性使然;另一方面,于反腐风暴之下,一个县级广播电视台的官员或许连“苍蝇”都算不上,而大多数人无疑更希望反腐利剑直指大老虎,对于这类“芝麻官”的行径自然无多大兴趣。但在我看来,这种“淡定心态”背后的另一层社会背景,更不应该被忽视,正如很多网友在跟帖中所示,这类现象在现实中太过普遍,甚至被视为人之常情与“很正常”,已经默认了这种“送礼风”的正当性。

    “这不是很正常吗”,我不确定这种声音里有多少是无奈的“调侃”成分,但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淡定”与“见怪不怪”于反腐推进和整个社会清廉风气的构建而言,毫无增益甚至存在某种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首先,只要相关举报,未逾越法律底线,它都应该被视为是公民正常权利的一种,得到必要的尊重。无论其举报事项的大小,是否有着普遍的社会背景,只要官员的行为确实属于违规之举,就都应该受到监督并得以追责。如果仅仅因为官员的行为过于普遍而苛责举报者的“小题大作”,无异于是对监督热情的浇冷水,对官员违规之举的纵容。

    其次,反腐风暴的背景之下,必须要纠正的一个认知误区是,反腐除了要“老虎苍蝇一起打”,一个社会对于腐败行为的容忍度也是反腐力量的一部分。换言之,人人对于腐败与不正常的官员行为都怀有天然的警惕与抵触心理,本身即是社会清廉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反腐的推进,制度建设的落实,都有赖这样的民意予以支持。特别是在腐败成为一种亚文化和生活化的社会中,反腐更与每个人的态度与行为息息相关,个体对腐败的“零容忍”也是一种反腐的动力与在场。

    是的,类似的官员行为被曝光的边际效应已经在下降,也难免招致围观者的审丑疲劳。但作为普通公民,仍旧不能对于不正之风见怪不怪,甚至默认其存在的正当性,更不能反倒非议举报者的动机。当然,这种社会心态的改变,的确需要反腐制度建设的有力推进,提升民众对于清廉社会的“信心”。但反腐制度建设与国民心态从来都应该是互为关联的,民众少一点“见怪不怪”的“淡定”,多一点对于腐败的“零容忍”,同样是反腐制度建设必不可少的动力与保障。■朱昌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焦点
   第A5版:华声政情
   第A6版:华声政务
   第A7版:华声城市
   第A10版:华声城市
   第A11版:华声城市
   第A12版:华声城市
   第A13版:华声深度
   第A14版:华声深度
   第A15版:华声快读
   第A16版:华声天下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华声天下
   第A19版:华声天下
   第A20版:华声体育
   第A21版:华声文娱
   第A22版:华声文娱
   第A23版:华声大地产
   第A24版:华声大地产
   第B1版:华声财经
   第B2版:华声财讯
   第B3版:华声财经·综合
   第B4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B5版:华声金融周刊
   第B6版:华声金融
   第B7版:华声金融
   第B8版:体彩快报
喜见法律法规“打败”红头文件
非常语录
“根叔”的19个遗憾见证教育家情怀
高端医疗应当划清公私界限
审视“苍蝇”,切莫“见怪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