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版:春华秋实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03月28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财也要趁早
刘永涛

    先讲一个关于房事的故事。

    2010年的春天,逃离北上广深的潮流蔓延。我的一个朋友从深圳重返长沙,寻觅着安居乐业。不过,四年过去了,他没有置业,缘于他眼里长沙房价过高,偏离了价值轨道;他也没做其他的投资理财,因为他还是想先买下房子。

    他最新的遗憾是:如果那时狠心在深圳买下一套房子,增值的40%可抵上在长沙四年的全部收入。而若当初咬紧牙关在长沙购房,生活的节奏或能变得更加从容舒缓。

    只是,时光不能倒流,昨日已难重现。

    今天,对于“你幸福吗”式的追问,或许可用“你理财吗”来替代了。

    那些只知道努力工作的人们,往往在纠结和犹疑中,让财富增值的机会溜走。

    他们无暇顾及投资理财,虽有余钱却始终存在银行里,觉得省心踏实。虽也动心于股票、基金、楼市、保险,却总是迟迟没有动手。他们错失了牛市的盛宴,还承受着通货膨胀下的财富缩水。

    时间是青春的敌人,亦可以是理财的最大成本。对于理财者而言,年轻和清贫正是学习与试错的最好时机。

    起个早床,还要赶个早集。一个常识还在于,复利效应会使早投资的你轻松获得更多的收益。以每年10%的收益为例,有一个经典的财富演绎:在21岁~28岁,8年的时间里每月投资500元,共投入4.8万元,65岁的复利回报为256万元;在29岁~65岁,37年里每月投资500元,共投入22.2万元,65岁时的复利回报为195万元。因为晚8年投资,虽然多投入17.4万元,并且花了一辈子时间追赶,结果还是没有追上,收益少了61万元。

    巴菲特说:最好的投资就是读书学习,总结经验教训,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自己的学问,培养自己的眼光。

    这是大师的金玉良言。早一点,再早一点,锻造必需的智慧和眼光,方能洞见财富内在的玄机。

    春天已经来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们推出一辑别册,助您踩准市场节拍,播下财富的种子,无限地抵达梦想的彼岸。■刘永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焦点
   第A5版:华声政情
   第A6版:华声政务
   第A7版:华声焦点
   第A8版:华声帮
   第A10版:华声帮
   第A11版:华声城市
   第A12版:华声城市
   第A13版:华声城市
   第A14版:华声城市
   第A15版:华声城市
   第A16版:华声快读
   第A17版:华声中国
   第A18版:华声中国
   第A19版:华声天下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华声天下
   第A22版:华声文娱
   第A23版:华声体育
   第A24版:华声新生活
   第B1版:华声财经
   第B2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B3版:华声财讯
   第B4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B5版:华声财经·公司
   第B6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B7版:华声商业周刊
   第B8版:华声商业
   第T1版:春华秋实
   第T2版:广告
   第T3版:春华秋实
   第T4版:春华秋实
   第T5版:春华秋实
   第T6版:春华秋实
   第T7版:春华秋实
   第T8版:广告
导读
理财也要趁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