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禁止早晚高峰使用打车软件之后,上海市有关部门再出狠手,要求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与强生、大众、锦江、海博四家出租车公司电调平台进行对接。某打车软件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实现对接后,一些出租车公司的电调平台已开始向打车软件公司“收租子”。(3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两家公司各自投入数亿元巨资争夺市场份额,双方商业大战正酣,还没有分出胜负,就突然冒出个“电调平台”,要求对接并收费,给人的感觉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两家打车软件公司拼血本打出的江山,如此轻而易举地让利给了出租车公司,致使他们前期烧出的钱,即使不打水漂,大概前景也难预料。
假如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打车软件公司愿赌服输,承担再大的商业风险也无可厚非。但这显然不是市场行为,而是权力干预。以电话和人工为主要调度手段的电调平台,很难与网络和微信时代的打车软件相抗衡,要不是权力出手,打车软件公司怎会愿意与其对接,并交纳租子?
这说明,权力在打车软件竞争中扮演了不恰当的角色。权力应该管控市场,但管控有边界。正如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所言,“对手机召车软件,我们总体上是支持和鼓励发展的,但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要逐步调整和规范。”也就是说,政府干预此事,应该以制订规范为主,不应该针对具体的细节,进行利益划拨。
不排除管理部门对这种激烈竞争充满忧虑,从而想通过一些方式对竞争进行约束。但即使认为打车软件公司涉嫌不正当竞争,也只能通过反不正当竞争的调查和评估,确认后再进行不带利益纠葛的适度干预,其目的是使竞争回到正常的秩序。
而未定性先干预,显然不符合行政干预的程序和原则,只会更加破坏市场秩序。何况“对接”还带着利益让渡,这让人怀疑,权力在市场竞争中“拉偏架”,如此干预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规范市场,而是带着利益争夺。
随意干预市场不应该,随意把别人的蛋糕拿走更不应该。出租车公司通过权力影响,在打车软件竞争中渔翁得利,将使参与竞争的打车软件公司失去信心,也让市场对权力的中立身份产生怀疑,如此一来,出租车公司的老大地位或可巩固,但打车软件给出租车市场带来的活力将随之丧失。
■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