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评论

第A3版
广告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03月0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富足是最现实的中国梦
特约评论员 雁君

    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问题着墨最重,其中对人民群众的“钱袋子”阐述尤多。从物价水平、就业状况、城乡居民收入状况等一组组数据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届政府对人民富足的拳拳关切。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当前,致力于缩小收入差距,提升收入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最为迫切而紧要的民生课题。

    缩小收入差距,最关键的是要填补行业落差与城乡沟壑的空白。前者,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确保各行业间的收入分配机制公平,将直接决定目前国民在收入上的幸福指数;后者,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加速城镇化步伐,特别是人的城市化,创新扶贫方式,促进经济结构的区域平衡,不仅关系到国民收入的分配公平问题,更是国民收入蛋糕能否做大的关键所在。可欣慰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需要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不均衡的收入增长模式将正式向均衡、公平的收入增长模式转轨。

    国民之富足,与政府之施政密不可分。正如李克强总理再三强调,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诸如“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约法三章”,直指服务型政府建设,但隐含的命题显而易见,约束政府开销,就是减轻民众负担,继而是对富民的间接推动。对于一个转型期的社会和转型期的政府来说,从自身上挖掘“富民”的空间,仍大有可为。

    民之富足,不是坐享其成。发挥民众自身的创富主动性,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乃关键所在。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减轻创业成本,激活市场活力,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一揽子“开放”之举,正是为解放那些长期以来被约束的生产要素,真正激活人民的致富创造力。可以预见,剔除那些与民争利、碍民谋利的机制性障碍,还给民众充分的创富自由与投资空间,国民求富,将如鱼得水。

    “民之所望是我们施政所向”。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这份“民之所向”,离不开每一位国民的勤劳探索,更有待“施政所向”创造条件,给人动力与希望。只有在国与民的双向互动下,人人富足的中国梦方指日可期。

    ■特约评论员  雁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评论
   第A3版:广告
   第A4版:华声黄页
   第A5版:201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6版:201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7版:201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8版:201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9版:广告
   第A10版:2014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11版:华声政务
   第A12版:华声政务
   第A13版:华声城市
   第A14版:华声城市
   第A15版:华声城市
   第A16版:华声城市
   第A17版:华声快读
   第A18版:华声中国
   第A19版:华声天下
   第A20版:华声世界
   第A21版:华声文娱
   第A22版:华声体育
   第A23版:华声大地产
   第A24版:华声大地产
   第B1版:华声财经
   第B2版:华声财讯
   第B3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B4版:华声财经·理财
   第B5版:华声商业周刊
   第B6版:华声商业
   第B7版:华声商业
   第B8版:华声商业
人民富足是最现实的中国梦
非常语录
“提高个税起征点”与“个税公平”并不一定矛盾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