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4年01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强计划”为寒门学子铺坦途
本报评论员 张 英

    近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六所国内知名大学联合实施“自强计划”,为寒门学子创造更多进入名校的机会。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介绍:今年“自强计划”的亮点在于招生范围继续扩大,穷山沟沟里的孩子有了更多上好大学的机会。

    所谓“自强计划”是清华大学主导的自主选拔计划,主要针对农村贫困边远地区品学兼优的学生开展的一项专门的选拔工作,自2011年启动实施以来共有近50名“自强计划”的考生被清华录取,其中超过9成来自农村地区。

    “寒门再难出贵子”已经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原因成为了一道社会课题。在以读书作为身份转变的出路逐渐变窄的前提下,“寒门出贵子”俨然成了占全国人口比重达64.3%的农村人群一个奢侈的梦想。最近发表在《中国季刊》上一篇由五名学者联合撰写的文章提出,“中国大学是一家汉族、城市、富人、男性俱乐部”。这一论点是否可靠可以商榷,但其中提到的寒门学子问题则足以令人警醒。

    无论是从民族、地域,还是从人群等各项对比模式来看,其中都有一个属于重叠存在的因素,即贫富差距。“老少边穷”范围的学子囿于经济原因,绝大多数与较好的高校无缘。其实这种现象已经不乏解释,城乡差异下各地经济发展的失衡,由此导致的教育水准、资源配备的天壤之别,都直接促成了寒门学子在求学道路上的后继无力。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从政策上弥补这种社会裂痕,或者说处于贫寒处境的人群的心理裂痕。这类政策显然既包括来自顶层的设计,如李克强总理承诺的“要使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也包括像清华等六所高校自主出台、联合实施的带有社会性、整体性教育救赎的“自强计划”。

    从“自强计划”的实施效果及未来目标而言,它所预设和坚持的路径是符合社会期待的。清华大学招办主任于涵介绍:“今年‘自强计划’的亮点在于招生范围继续扩大,穷山沟沟里的孩子有了更多上好大学的机会。”在希望继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自强计划”真正成为寒门学子的福音,可能还需要各高校保证招生中的公平公正性,例如在各地学校推荐符合条件的学生时,必须认真考核学生资质,杜绝一切可能产生招生腐败、弄虚作假的不良情况,避免对寒门学子来说极其稀有的这一资源被名不符实的人顶替。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就是在阶层或群体之间按比例平等分配教育份额。在教育机会的平等性被诸多因素破坏,而渴望教育公平的人群苦等机会降临时,制度和非制度性的救济无疑都是一场甘霖。清华等六所高校从“公平”出发,力所能及地将机会给予“寒门学子”,既是承担自身的社会责任,也是为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供技术性弥补的样本参考。在为这六所高校叫好之余,更希望类似“自强计划”这样的救济措施能够在更多的高校实施,为寒门学子在人生中的进阶给予有力支持。

    ■本报评论员 张 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焦点
   第A5版:华声政务
   第A6版:华声生活调查
   第A7版:华声城市
   第A8版:华声城市
   第A9版:华声城市
   第A10版:长沙社区文化节
   第A11版:华声Hi都市报
   第A12版:华声影像
   第A13版:华声中国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华声世界
   第A16版:华声文体
   第A17版:华声财经
   第A18版:华声财讯
   第A19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A20版:2014’湖南(红星)年货购物节
   第A21版:华声财经·操盘
   第A22版:华声财经·操盘
   第A23版:华声财经·商业
   第A24版:华声教育
   第A25版:辣妈周刊
   第A26版:辣妈周刊
   第A27版:辣妈周刊
   第A28版:辣妈周刊
   第A29版:辣妈周刊
   第A30版:辣妈周刊
   第A31版:辣妈周刊
   第A32版:辣妈周刊
“自强计划”为寒门学子铺坦途
非常语录
治理大气污染不能意气用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