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国梦”位居榜首,“光盘”“倒逼”“逆袭”“微XX”“大V”“女汉子”“土豪”“奇葩”“点赞”等入选。关注度较高的词语“小伙伴”“高大上”“雾霾”等未上榜。“小伙伴”未能入选的原因与去年“屌丝”落选一样,都是“不合乎社会道德规范”。“‘小伙伴’指的是男性生殖器,语源不雅,就没有收录。”《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这样解释。(12月19日《新京报》)
看了一下网上对“小伙伴”落选的反应,用“沸反盈天”来形容毫不为过。网友指斥专家们患有道德洁癖,漠视民间意见,文化心态封闭。对此,我持大致相同的看法。我并不认为保持汉语的“干净”没必要,如果是《辞海》《现代汉语词典》那样的工具书,收录新词时还是应该适当考虑道德导向;但这次却不同,发布的是“2013年度十大流行语”。所谓流行语,评选的首要标准就该是民众的接受度和传播率。如果“小伙伴”确实广为流传,为什么不能评呢?何况,虽然专家说“小伙伴”“语源不雅”,但它并非顾名思义就会理解为男性生殖器,不会给人粗痞的感觉,这一点与“屌丝”还是有所不同的。
不过,我对“小伙伴”落选的结果却是认同的,原因不在道德问题上,而是基于语言的工具属性。众所周知,语言的最大功能是交际,即为人们的日常交流提供一种工具。评价一种语言、一个词汇优劣的首要标准,应该是方便交流的程度。用这个标准去衡量2013年的那些流行语就会发现,入选的“十大流行语”虽然都是今年民间新创的词汇,但都通俗易懂,即使是第一次接触这些词汇的人,也能直观地猜出其含义;而“小伙伴”却不同,不是天天浸淫于网上的人,一眼看上去很难明白它所表达的意思。这就会给语言交流带来障碍,毕竟,这个社会上不是网虫的人并不是小比例。它只能算作一个在特定人群中流行的小众词汇,选为“十大流行语”代表性不足。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样的小众词汇,不仅会带来交流障碍,影响沟通效果,还会抬高人们的交际成本。因为,一个“小伙伴”对方听不懂看不明百度一下还费不了多少事,但现在弥漫于网络间的自创词语何其之多,倘若要一个个地去问百度,那得花多少时间啊!
现在很多年轻人把胡乱拼造新词当作时髦,生造出一些“捧油”“喜大普奔”之类莫名其妙的词语,我觉得,这样刻意让人看不懂、无端浪费他人的时间,无疑于谋财害命。这样一种不良倾向应该得到纠正。这次《咬文嚼字》拒收“小伙伴”,应该就是一次很好的回击,所以我“点赞”。■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