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12月04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老外扶大妈遭讹”止于法律
毕舸

    “老外街头扶摔倒大妈遭讹1800元”,今日,网上一组图片引起广泛关注。而据记者调查,此组图片所表述内容与事实有所出入。目击者称,老外驾驶无牌摩托车撞倒大妈后,还用中文辱骂对方。(见本报今日A18版)

    人性坏了,这是不少围观者对于此类事件的通常反应。其实,道德本身确实是脆弱的瓷器。如果无法百分之百地指望,扶起者和摔倒者“一对一”的道德纯洁无瑕,各自恪守道德本位,那么就必须用法律而不是道德拯救“摔倒的人性”。实际上,此类事件的法律路径指向非常分明——所有亲眼目睹此事的路人,都应当自告奋勇来作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警方。如果做得更到位的,则是用视频等方式,将所目睹的事发经过录像,从而提供口头证据之外更多的旁证。

    现代社会,是一个建构于各种各样的规则的基础上,而不是空谈道德的复杂社会系统。更重要的是,作为个体精神领域的反映,他人或社会,常常不是道德的适宜的评价主体。如果人们常常过分乐于诉诸道德而不是规则,常常导致的一个现象是,你有你的道德,我有我的道德,公共生活中,鸡同鸭讲,以致公共生活中,人们很难形成共同的、普遍的规则意识,而空唱道德高调。

    当然,以往公共救济的缺席,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如果对于类似事件,警方等职能部门都能本着负责认真的态度,调查取证,还原真相,而不是动辄让双方私了,或者以“这是小事”的敷衍作风加以应付,类似事件同样可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都能在法律中得以维系公正。

    如果大家都遵从法律规则,学会用规则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道德行为,司法部门更是主动通过各种公正执法,引导规则意识在社会中传播开去,直至成为社会生活中任何时候都颠扑不破的、铁一般的法治伦理。我们就不用总是感叹,为什么摔倒的人性扶不起来。■毕舸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焦点
   第A5版:华声政情
   第A6版:华声城市
   第A7版:华声城市
   第A8版:广告
   第A9版:华声城市
   第A10版:专题
   第A11版:华声城市
   第A12版:华声城市
   第A13版:华声深度
   第A14版:长沙社区文化节
   第A15版:华声快读
   第A16版:华声帮
   第A17版:华声影像
   第A18版:华声中国
   第A19版:华声中国
   第A20版:华声天下
   第A21版:华声世界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华声军事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华声文娱
   第A26版:华声文娱
   第A27版:华声体育
   第A28版:华声玩乐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华声微播
   第A31版:华声健康
   第A32版:华声健康
   第B1版:华声财经
   第B2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B3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B4版:华声财经·综合
   第B5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B6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B7版:华声游乐周刊
   第B8版:移动周刊
   第C1版:华声汽车周刊
   第C2版:华声汽车·焦点
   第C3版:华声汽车·焦点
   第C4版:华声汽车·焦点
   第C6版:华声汽车·专访
   第C7版:华声汽车·新车
   第C8版:广告
去除“犯罪化标签”更是维护法律尊严
非常语录
让“老外扶大妈遭讹”止于法律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