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恐怖,雾霾能使鲜红色的肺6天就变黑,若形成黑肺,逆转几无可能。”近日,一则触目惊心的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这让公众又一次陷入恐慌。18日,该报道中的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教授宋伟民称,报道中的描述与事实不符,其本人没有接受过相关采访,也从未说过“若形成黑肺,逆转几无可能”的言论。(11月19日《新京报》)
就如之前的“雾霾影响生殖能力”一样,“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肺”很快被证伪。不过,民众并没有“劫后余生”的感觉,反而会产生更大恐慌。究竟是谁在一门心思地打“万恶的雾霾”的主意,中间又隐含多少不可告人的目的?
该研究结果主要为证明两种止咳药对PM2.5气管滴注暴露所致的大鼠肺损伤有没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实验也只是根据动物实验研究后所得到的初步结果,反映肺损伤的指标有限,更不是临床试验,在人身上完全不可能发生,为何在媒体传播中却成了骇人听闻的“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肺”,并突出了两种止咳药物的效果?
报道中的这则疑似“植入广告”或许能揭开真相。实验是真实存在的,不过在报道最后却声称两种止咳药物“对PM2.5引起的呼吸道毒作用均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如此看来,其目的几乎昭然若揭了,“雾霾使鲜肺6天变黑”实验只是商业炒作的噱头,目的是卖药。
商家拿公众对雾霾的恐慌心理做文章,夸大事实甚至捏造实验结论,并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传播,这是一种公然的欺骗行为,更是一种典型的“趁火打劫”。正如网友所说,如果雾霾能使人的肺变黑,那么金钱则使某些人的心变黑了。为了金钱,就可不择手段,这是对商业底线和道德底线的肆意践踏,也是对法治尊严的公然挑衅,必须有人承担代价。■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