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6版:法治的力量 圆梦的力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中国梦 复兴路

第A3版
中国梦 复兴路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癌症中晚期患者,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王文辉:一生无惧,独怕输给时间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龚化 通讯员 胡玲芳 李静

    对单位新来的同事,王文辉把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倾囊相授。    记者 范远志 摄

    一直在与时间赛跑的龙山县检察官王文辉。本版图片均由记者 范远志 摄

    颁奖词

    18年检察官,一生清廉正气,连女儿想看海的心愿都无法满足。父亲的惭愧映得国徽鲜红如血。

    4年癌症磨难,与死神长途赛跑的岁月里,不忘散发余热惠及后人。满腔热血熔铸法治忠魂。

    湘西十万莽山无言,矫矫松柏会记住这股气节,茫茫云水不会忘记这般风度。

    “我要和家属谈一谈。”当医生神色凝重地看着灯箱上的肠镜胶片,对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王文辉明白了其中蕴含的言外之意。那是2009年10月底的一个下午,医生在王文辉的肠道病理切片上发现了肿瘤迹象。这一迹象最终被肠镜和病理化验所确定——直肠癌中晚期。

    四年后,龙山县人民检察院预防科办公室,42岁的科长王文辉和同事聊案子聊得眉飞色舞。如果不是1米75的个头、50多公斤的身形所形成的巨大反差,你根本不会相信:这是一个每天和“死神”斗争的绝症病人。

    查处职务犯罪遇到嫌疑人打击报复和恐吓、下乡调解乡邻纠纷时对方拔刀冲来……他无所畏惧,唯独怕的就是输给时间。  

    最担心的事:

    怕时间不够用

    龙山的冬天,比长沙要暖和一些。当我们还穿着单衣单裤时,王文辉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袄,领口和袖管扎得严严实实。经历过九次化疗,他的身体抵抗力已大不如前。一阵冷风都有可能带来一场感冒。

    数年的癌症磨难,已经让他的两鬓过早花白。瘦瘦干干的一张脸上,额头前凸,颧骨耸起,将两颊绷得几乎看不到多余的肉。只有那双隐藏在明亮镜片下的眼睛,深邃温和,却充满不服输的精神气。

    在龙山县的17年检察官生涯中,王文辉下过监所,干过公诉、侦监等一线部门。2005年,龙山县执法质量考评工作排名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倒数第一,院内各项工作都陷入全面低谷时期。以细致严谨著称的王文辉,受命于危难之际被调入预防科,负责全院的执法考评工作。

    负责执法状况考评和预防工作期间,王文辉每天早出晚归,半年的时间内整理审核全院多达2000多册卷宗,当年年底,龙山县的执法考评工作跃居全州第一。此后连续六年,这个成绩都一直保持在全州前三甲,即便是他被查出癌症之后。

    这个一直自嘲“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工作”的检察官,并不讳言死亡。他告诉我们:“我现在最担心的是时间不够用。”  

    最“疯狂”的人:

    把工作当“康复训练”

    “他从没把自己当病人看,干起工作不要命。”谈起王文辉,龙山县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何清强如是说。

    龙山是一个烤烟种植大县,而发生在烤烟行业内的职务犯罪也远高于其他行业。作为龙山县人民检察院预防科的科长,王文辉每年都要在烟叶种植季节,下乡走访烟农,做好预防工作。

    2011年4月的一天,王文辉走进了何清强的办公室。“他要去大安乡看烟叶种植情况。”何清强回忆,大安乡地势较高,天气变化无常,而王文辉又刚出院,出于安全上的考虑,他拒绝了王文辉的请求。“谁知,从我办公室出来后,他留了张纸条就和同事去大安乡了。”

    “在大安乡,他带着我挨家挨户与烟农交谈。根本不把自己当一个出院不久的癌症病人。”同事王崇武说:“王文辉告诉他,不把预防工作做扎实了,以后要是出了事,我们会被乡亲们戳脊梁骨。”

    看到院里人手不够,王文辉又主动找到领导,要求承担起了检委会会议记录工作。领导不让,他却坚持:“担任记录工作能练速记,还能参与重案要案的讨论,锻炼脑力,正好做我的病后康复训练。”

    “他是怕自己闲下来就失去了工作生活上的斗志。”做了王文辉多年领导,何清强深知自己这名下属的性格。

    最无私的人:

    对新同事倾囊相授

    王文辉所在的预防科,总共只有两人,科长是他,还有一名入职不久的年轻干警王崇武。2013年3月,王文辉指导他撰写的《龙山县土地征收预防调查报告》得到了湘西自治州州委书记叶红专的亲笔批示。该文用数据和调查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征地拆迁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机制和预防措施。

    “新入职的这批干警,基本上都是科班出身。接受能力强,理论水平远超我们,欠缺的只是实际工作经验。我只是给了他一些工作方法上的建议,实际上大部分工作都是他独立完成的。”谈到这份报告时,王文辉谦谦摆手。

    “他是怕自己时间不够,想方设法把自己将近二十年的检察工作经验传授给我们。”王崇武说,这位亦师亦友的科长半年来手把手带他下乡调研、走部门掌握数据,“没有他在一次次调查碰壁后的鼓励与坚持,这份调查报告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龚化   通讯员 胡玲芳 李静

    【笔录】

    “家人和事业

    是我生命的全部”

    为了不让家人陷入恐惧的煎熬,王文辉和妻子不仅瞒住了女儿,也瞒着父母。直到现在,父母仍不知道他患的是癌症。每个周末,王文辉会像往常一样去父母家帮母亲干活,挑粪、锄地、洗衣、做饭,给卧病在床的老父亲按摩全身,洗头洗澡。

    “我的生命里有我挚爱的家人,有我一生孜孜追求的检察事业,他们是我生命的全部,也许有一天我突然走了,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王文辉笔记本上的一段话。

    【家庭】

    家虽清贫,却异常温馨

    王文辉的家,位于龙山县城的东南角。在一栋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宿舍楼里,穿过堆满了柴、煤、旧家具的漫长楼道,再折身爬上数百级潮湿昏暗的阶梯,就到了这名湘西检察官一家三口的栖身之地。房子是两居室,约50平方米,没有厨房。为了煎药,妻子肖莉彬在阳台上搭了一个临时灶台。

    即便是这样的一个家,事实上也不属于王文辉,而是岳父借给女婿女儿的住房。

    在这个摆满上世纪90年代老式风格家具家电的小房子里,有两样东西“新”得有些扎眼:一样是一台三门海尔冰箱。那是为了帮丈夫储藏中药,肖莉彬坚持花2000多元买的;还有一样是挂在客厅墙壁上的全家福,同样是在肖莉彬的坚持下,一家人在影楼搞促销活动时拍的。

    “我不喜欢拍照,家里除了工作照,也找不到我的照片。生病之后,她一直吵着说要拍张全家福。我知道她担心……”说到这里,王文辉悄然噤声。身后,妻子正在临时灶台上忙碌;对面,女儿在房间里写作业。这个家,此刻显得异常温馨……

    【遗憾】

    女儿看海梦,只有让她自己圆

    多年的检察官生涯里,下乡出差是王文辉工作中的常态,以至于他从未去参加过女儿“小小”的家长会。

    现在他每天凌晨6点起床,先送孩子去学校再去上班;晚上8点前一刻,在学校门口等着孩子放学。“孩子还小,以前是没时间,现在是怕时间不够,每天上下学的路上都会跟她说说话,想尽量多教她一点。”王文辉说,查处职务犯罪遇到嫌疑人的恐吓、下乡调解乡邻纠纷时对方拔刀来撵他,他一辈子没怕过什么,到现在,唯独怕输给时间。 

    王文辉患病前,女儿“小小”曾不止一次跟他提到过自己的梦想,她想去海南看一次大海。2010年之后,也许是从家里挥之不散的中药味、从父亲大大小小的药盒里闻到了不祥的味道,“小小”现在已经不再提自己的梦想。

    孩子的心愿虽小,但王文辉也无法满足:自己每月2000元的工资仅够吃药,妻子已经下岗,全靠在药店做售货员补贴家用。家里实在没有钱来替女儿实现这个梦想。

    “我跟她说,不仅你想看大海,我和妈妈也想看。但我们的根已经扎在这里了,去不成了。将来只有等你考上了大学,走出这座大山,才能帮助我和妈妈完成这个梦想。”王文辉说,不管自己能不能等到女儿成人的那天,他终不会替她圆看海的梦,因为“只有让她自己来圆自己的梦,才能长大。”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中国梦 复兴路
   第A3版:中国梦 复兴路
   第A4版:华声城市
   第A5版:华声城市
   第A6版:华声城市
   第A7版:长沙社区文化节
   第A8版:华声生活调查
   第A10版:华声Hi都市报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华声天下
   第A13版:华声财经·操盘
   第A14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A15版:汽车资讯
   第A16版:华声文体
   第T1版:法治的力量 圆梦的力量
   第T2版:法治的力量 圆梦的力量
   第T3版:法治的力量 圆梦的力量
   第T4版:法治的力量 圆梦的力量
   第T6版:法治的力量 圆梦的力量
   第T7版:法治的力量 圆梦的力量
   第T8版:法治的力量 圆梦的力量
王文辉:一生无惧,独怕输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