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喻老》里有这样一句话“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它告诉人们,在胸怀远大目标的同时,必须脚踏实地将小事办好。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都懂得这个道理。曾国藩之所以能在洪杨的太平军席卷大半个中国之时,仅仅靠一个在籍侍郎的身份,组织起一批农民攻陷天京城,挽清王朝于倾沦之际,就是因为他深谙“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精微至理。
曾国藩曾在与友人的一封信中,有这样几句话:“军中阅历有年,益知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摒去一切高深神奇之说,专就粗浅纤细处致力”。曾国藩的这个“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就是“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极好的注解。
就是凭着这“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八个字,曾国藩把一盘散沙似的地道乡农,锤炼成一支威震天下的彪悍“湘军”。
为了将一群农民迅速培养成具有强悍战斗力的士兵,曾国藩专门从小事抓起。比如亲自制定的湘军营规就明确规定营中必须要“三勤‘,即勤点名、勤操练、勤站墙子。不要小视这看起来极其平常的“三勤”,它可是管理士兵的高招。勤点名能促进士兵纪律性的养成;勤操练能够不断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和战斗技能;勤站墙子能够使士兵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意识。为了使这“三勤”落到实处,身为统帅的曾国藩亲自去点名,看操练,站墙子。
曾国藩亲自起草《陆军得胜歌》、《水师得胜歌》等,并要求每个士兵都能诵唱。千万不要认为一个统帅搞这些雕虫小技不值得,其实大有深意:士兵们唱着这些歌,能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自豪感,凝就出一种无往而不胜的自信心。
也是凭着这“大处着眼,小处下手”八个字,曾国藩培养了一个古今少有的智囊团。从这个智囊团中走出了一大批诸如李鸿章之辈的风云人物。曾国藩成就这些风云人物的方法就是极其粗浅而平常的两条:不睡懒觉,不撒谎。他认为只要做到这两条,一个人就能吃得大苦,担得大任。
曾国藩怎样要求幕僚们做到这两条呢?《南亭笔记》卷九上有这样一段记录:“文正(指曾国藩)每日黎明,必召幕僚会食,李(指李鸿章)不欲往,以头痛辞,顷之差弁络绎而来,顷之巡捕又来,曰:‘必待幕僚到齐乃食。’李不得已,披衣而赴。文正终食无语。食毕舍箸正色谓李曰:‘少荃(李鸿章号)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唯一诚字而已。’语讫各散,李为悚然久之。”
曾国藩当湘军统帅时,有同幕僚们共进早餐的规矩。一方面,可以听听幕僚们的想法;另一方面,他对幕僚们提出的不睡懒觉、不撒谎的要求,也就从这顿饭中体现出来。你想,老板在等着你吃早饭,你还能够睡懒觉么?你如果硬是不想起床,那就只好像李鸿章那样扯谎了。这样一来必然要受到曾国藩的“正色”训诫。
正是这样的“小处下手”,曾国藩的幕府英雄辈出。“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你要想达到千里之远的目标,就必须从脚下的第一步走起,举凡天下大事,没什么高深神奇的,只要注意“专就粗浅纤细处致力”,就一定能办成。
■文/邓慈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