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举世闻名,今年7月,随州出土了比曾侯乙编钟还早500年的西周时期编钟。10月20日,湘鄂赣皖文化行记者团被特许见到了这套正在整理中的编钟。 此外,采访团还探访了大冶古铜矿遗址、黄州东坡赤壁。
部分西周文物首次公开披露
10月20日,在随州博物馆,采访团见到了一批尚在整理中的宝贵文物。叶家山曾国墓群发掘总领队、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介绍,今年在叶家山曾国墓群最新发掘出土的距今约3000年的西周文物,包括5件编钟及数百件青铜器、陶器,部分文物是首次向媒体披露。
记者看到,在文物整理架上的西周青铜器,包括4件编钟和1件彰显身份的镈钟。许多青铜器表面呈现漂亮的蓝绿色,这是因为发掘地特殊的土质浸染而成的。黄凤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迄今已发掘的最早编钟,比曾侯乙编钟早500年。这套编钟可以跨8度发10个音。这批青铜器为典型的西周风格,为著名的曾侯乙墓青铜器的来源提供了确凿的新证据,证明了古曾国与中原文化的关联。
春秋古铜矿已有成熟的采矿技术
记者探访的叶家山编钟、曾侯乙编钟是青铜珍品。湖南宁乡也曾出土四羊方尊等大批青铜名品。古代中国的铜来自哪里、是怎么冶炼的?这一直是中国古文化中的一个谜,国外甚至有中国青铜器外来的说法。直到1973年在湖北大冶现代采矿作业中发现了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中国青铜的来源才尘埃落定。
10月19日,深入铜绿山的记者惊呼“被震撼”。春秋时期,在地表以下30多米的矿井中,古人用榫接、搭接相结合的木支架做井巷支护,采用竖井、斜井、盲井、平巷联合开拓法进行深井开采。这些井巷相互贯通,层层延伸,最大井深可达60余米。井巷支护、采矿方法、矿井提升、井下照明以及深井通风都得到了解决,一条条小沟将地下水汇集,很好地解决了地下排水问题。记者了解到,专家在发掘中并没有发现人体遗骸,证明当时没有发生大规模矿难。
黄兴的对联体现了湖南人性格
面对浩荡长江水,拟苏东坡的逸兴,酹江抒怀,19日下午,记者怀着这样的思古幽情来到黄州赤壁。没想到900多年后,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地方已变成了平地、房子、荷田。沧桑变幻,改道的长江已远在两千米之外。
湖南采访团团长、本报副总编辑龚旭东说,赤壁之行最让人高兴的,是看到赤壁主建筑二赋堂门前黄兴留下的对联:“才子重文章,凭他二赋八诗,都争传苏东坡两游赤壁;英雄造时势,待我三年五载,必艳说湖南客小住黄州。”
龚旭东认为,黄兴在对联中表达了一位湖南豪杰见到前贤遗迹后激发的英雄情怀,对联很具有湖南人的气质与气势。
■三湘华声全媒体记者 李婷 发自襄阳
档案
大冶铜绿山古铜矿
从1973年到1985年,大冶铜绿山发掘出自西周至西汉的采矿井、巷360多个(条),古代冶铜炉7座。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铜矿遗址。已故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说,这证明了中国有完整的铜文化史。专家认为这揭开了弱小的楚国迅速崛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