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能源导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焦点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09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寒山区的好“电官”
——记国网隆回县供电公司小沙江供电所所长刘军
罗勇智 刘元辉 刘 萍

    刘军在花瑶村寨宣传安全用电。

    刘军在花瑶村寨安装电灯。

    撰文/罗勇智  刘元辉  刘  萍

    人物简介:

    刘军,汉族,中共党员,1970年12月出生,2003年从部队退伍后在国网隆回县供电公司小沙江供电所工作,先后担任安全员、计量班班长、副所长、所长。驻守小沙江10年,以所为家,积极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受到当地群众和政府一致好评。2009年荣获“邵阳市抗冰抢险二等功”,2011年荣获邵阳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隆回县“三农服务标兵”。《邵阳日报》《邵阳晚报》分别以《麻风村的光明使者》《瑶乡好电官》等长篇通讯报道过他的感人事迹。

    刘军工作感言:

    作为一名小沙江的光明守护者,肩上的使命重于泰山,我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我的职责是做好服务,为农业、为农村、为农民服务。

    我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创新推进各项工作。

    8月22日,一大早,国网隆回县供电公司小沙江供电所营业厅就进来了一拨赶早的人,“我们购置了无硫烘干炉,准备进行金银花加工,需要办理用电手续。”

    供电所所长刘军正在吃早饭,员工还没有上班。他碗筷都没来得及放下,就端着饭碗与赶早的人商量起来:“你们这属于用电增容。赶快回去找村委会出个证明,证明你们是加工金银花。省委、省政府有政策,对金银花加工业进行扶持,能够减免你们一些费用。”

    送走这拨赶早的人,刘军的早饭早已凉了。这时,供电所营业厅又进来了一拨办理用电申请的人。

    刘军的一天,就这样不经意间开始了……

    殚精竭虑  服务“药材之乡”

    小沙江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西北部,海拔1836米,地势复杂,属于高寒山区,山高雾多,湿润多雨,极适宜中药原材料金银花、白术、杜仲、天麻等种植、加工,是我国有名的药材之乡。2013年起,省委、省政府号召农民无硫低温加工金银花,并对添置无硫烘干设备者给予扶持。

    于是,农民们改变了过去的金银花加工方法,纷纷购置无硫烘干炉,对金银花进行无硫低温烘干加工。

    刘军马上意识到,电力必须跟上步伐,满足农民无硫低温烘干加工金银花的用电需求。

    首先,他带领大家测负荷。一村一村地跑,一家一家地看,一条线路一条线路地测,加班加点,2个通宵做出了《小沙江供电所金银花无硫化用电摸底表》。摸底表上哪户哪村哪条线路“现有配电变压器容量”“新增用电容量”“变压器增容容量”等一目了然。

    紧接着,为新架线路寻找通道。刘军更是早晚不落家了,日行60多公里,晚上10点多钟还在外面跑,一基电杆一基电杆地测距离,一家一户地协调关系,爬陡岭,翻山坳,腿都跑细了,终于跑出了一条条新的线路通道。

    5月25日,刘军将凝聚着自己近4个月心血的《关于改善金银花加工用电的专项资金申请》专题报告,胸有成竹地交到了国网邵阳供电公司。

    很快,国网邵阳供电公司批复的300万元专项资金到位。

    很快,订购的各种电力设施改造材料和设备也一一到位。

    “金银花花期很短,乡亲们7月份就要开摘了。时间不等人,所有工程必须赶在6月底以前完工!”当过兵的刘军,继承了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说话办事干净利落,雷厉风行。

    于是,刘军将所内27名农电员分成3个施工队,早上6点出工,中午就在工地上吃盒饭,日夜施工,抢进度,赶工期。6月的天气,在山下已是暑气逼人,在山上却是寒意缠身。可刘军的身上仍然见不到一根干纱,自己除了分配有一份施工任务外,还要3个工地来回跑,督促施工安全、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一圈下来,早已汗如水洗了。

    有的村子在山顶上,地势高峻,坡陡路窄,遇到下雨天,抬着电杆进村十分艰难,他们就一步一步慢慢地挪,硬是拼着体力扛过来了。

    更换新设备时,刘军为用户考虑单独架设线路,不与其他线路“搅”在一起,以保证金银花无硫低温烘干的供电可靠性。

    然而,就在工程接近尾声时,施工队遇到了麻烦:因山区气候恶劣,雷击造成线路断线,有电送不出。施工现场围来了许多农民,金银花明天就要开摘了,可电还没有通,怎么不令人担心呢?

    同样心急如焚的刘军当即向周围的农民表示:“乡亲们,请放心,我们一定赶在你们摘花之前把电送上!”

    转过头,刘军又对施工队员说:“电一定要在今晚送上!推迟一天送电,乡亲们就要增加十多万元的损失。”说完,他带领大家冒着冷雨,顶着寒风,一路爬山越岭查找故障,终于赶在晚上12点前将故障排除,并一次送电成功!

    乡亲们欢呼起来,一再感谢供电公司为他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这次专项改造,共为小沙江山区更换变压器35台、2500千伏安,新架设10千伏线路6条、8公里和400伏线路6条、4公里,新建供电台区5个,完全满足了当地农民无硫低温烘干金银花的用电需求。

    线路改造完成后,刘军又马不停蹄地带领大家投入到优质供电的服务当中。

    家住小沙江响龙村的村民胡焱青,今年年初购置了3台大炉、1台小炉,对金银花进行无硫低温烘干加工。加工期间,他家1个月的用电量有近7000千瓦时,但他从没因用电不顺而烦心过。

    “虽然我们这里离供电所有8公里远,但一旦设备遇到故障,只要一个电话,刘所长他们10分钟之内就赶来了。刘所长还经常通过电话向我询问用电情况。他们真是服务到家了!”

    胡焱青对刘所长他们的服务十分满意。

    说起刘军的服务,小沙江镇党委书记段小红连连伸出大拇指夸奖:“刘军为‘药材之乡’的发展殚精竭虑,出了最大的力、尽了最大的心。他虽然不是乡镇政府干部,但在大家心目中,他就是一个管电的好‘电官’!”

    全心全意  服务“特殊人群”

    在小沙江的沟壑山林中,居住着少数民族瑶族的一个特殊分支——花瑶。刘军对这个大山里的民族十分关心,每个星期都要带着农电员去查看通往瑶寨的电力线路,每个星期都要进寨子去解决瑶民的用电问题,或更换灯泡,或整理线路,或告知节约用电,或宣传用电安全。

    每当进入5月,正是防汛的关键时期。刘军常常连续几个星期不回家,因为他担心线路运行的安全,特别是担心通往瑶寨的线路安全。要知道连日暴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在山区随时都可能发生,作为一方“电官”,他知道自己此时此刻不能离开。

    在刘军和供电所农电员的精心巡视和维护下,担心的事没有发生。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今年6月5日,瑶族乡万贯村村民李世清、李世来、李世成三兄弟家因学生玩火,导致他们的房子和一切家当全部付之一炬,其中包括农网改造后还没有来得及启用的电表、电线等。

    这一天外飞来的横祸,如山石倾崩,重重地击倒了李家三兄弟。

    供电所台区管理员抄电表时发现了这一情况,立即报告给了所长刘军。

    刘军闻讯第一时间带人赶到瑶族乡万贯村,只见李家已成为一片废墟,残垣断壁惨不忍睹。李家12口人无处安身。

    刘军安慰受灾的李家三兄弟道:“你们先把房建好,至于用电上的问题,我们帮你们想办法!”

    回到所里,刘军心情沉重地将李家三兄弟的灾难向大家报告,号召大家奉献爱心助资捐款,以减免李家的入户线路材料费、电表的工本费和所有的安装施工费用。

    当得知减免的消息时,不知如何是好的李家兄弟,紧紧握住刘军的手,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愁苦的脸上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

    在小沙江供电所的会议室里,挂着一块“人民好公仆,瑶寨好电官”的匾牌。“刘所长真不像所长,倒像个地地道道的山里汉子,是个好‘电官’!”瑶民对刘军如此评价。

    而在小沙江还有一个特殊村落——响龙村麻风病人隔离区。远远望去,几座低矮的白色房子,散落在雾霭沉沉的半山腰。那里居住着17个麻风病人,有的已经被隔离40多年,妻离子散,见不到家人,十分可怜。

    麻风村的病人成了刘军心头的牵挂。

    麻风病的传染性极强,可刘军不怕。

    供电所每年分配台区管理任务,他考虑到大家的惧怕心理,就主动揽下了这个村的抄表任务。他还在所里定了一个规矩,每月对麻风村的线路和配电变压器进行一次巡视检查,确保老人们能安安心心地用好电。

    老人们行动不便,不能自己交电费。刘军就每月月底挨家挨户地上门收取。

    大家把刘军称为“麻风村的光明使者”,就是因为只要麻风村一有求助电话,他总是一马当先,全然没有常人那种“谈‘麻’色变”的惧怕感。

    “你真不怕被传染吗?”

    “当然怕,不怕是假的。他们那么可怜,能够让他们用好电,我也就问心无愧了!”

    有一年,除夕之夜即将来临,可皑皑积雪压断了麻风村里的进户线路。为了不让麻风病人错过一年之中最快乐的春节联欢晚会,刘军二话没说就带着抢修值班人员,踏着厚厚的积雪摸进了麻风村,终于赶在春晚开始之前处理好了故障。

    可是,在返回的路上,原本崎岖的路面结了厚厚的冰层,刘军一失足摔下山坡。幸亏被一棵大树挡住了,才幸免于难。那次摔倒,使刘军的肘关节落下了“一变天就痛”的毛病。

    相处久了,麻风村的老人与刘军的感情与日俱增。每到抄电表例日和月底收电费时间,刘军总是早早来到村里,不是帮他们打扫院落,就是帮忙把缸里的水挑得满满的,要不就是帮助他们把柴火劈好。刘军还经常自己出钱给他们捎带买来牙膏、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

    “刘所长真是一位大好人!”年逾七十的刘沙华老人,1972年患麻风病被隔离到这里。听到有人问起供电所所长刘军,他连忙激动地竖起大拇指,因病引起歪斜的嘴角颤抖着,眼角闪动着热泪。

    “刘军是个‘傻蛮子’。”刘军的妻子对他有点无奈,也有点担心,“只要是麻风村供电方面的事情,他比自家的事情还要上心,火急火燎的。”

    行走在小沙江的山林阡陌,只要问起小沙江供电所所长刘军,当地群众都会说:“刘所长真是我们高寒山区的好‘电官’!”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焦点
   第A4版:华声政务
   第A5版:华声城市
   第A6版:华声城市
   第A7版:能源导刊
   第A8版:能源导刊
   第A9版:能源导刊
   第A10版:能源导刊
   第A11版:华声城市
   第A12版:华声中国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华声世界
   第A15版:消费
   第A16版:华声文体
   第A17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A18版:华声财经·综合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环保周刊
   第A21版:环保周刊
   第A22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A23版:华声微播
   第A24版:广告
高寒山区的好“电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