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中央巡视进入收尾阶段,近日,各中央巡视组陆续向江西省、湖北省、中储粮、水利部反馈巡视情况。根据公布的情况,被巡视地区和单位存在基层腐败案高发、干部以权谋私、插手工程建设项目、顶风吃请等问题。各巡视组将就发现的问题汇报中纪委,由中纪委等部门做进一步调查处理。(9月26日 《京华时报》)
作为中央反腐的“千里眼”,中央巡视组显然在巡视过程中已经摸清了大量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的环节,就是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进行处理和整改,也即“秋后算账”。“秋后算账”怎么算,无疑是民众最为关心的。
巡视组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层腐败、干部管理不严、过于强调政绩从而侵犯百姓合法权益,以及个别领导道德失范等方面。其实这些问题并非新发现,而是长期存在,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导致其恶化并固化,形成了腐败病灶,极大削弱党和政府的权威及公信力。由于巡视组只有检查权,并没有处理权,这些问题需要由中纪委和中组部来解决,因此,随后而来的“秋后算账”也必将是体现反腐决心与智慧的呈现。
就民间舆论来看,目前人们顾虑颇多,例如会不会雷声大雨点小,或是苍蝇易打,老虎难捉,以及“秋后算账”只是一阵风等等。出于对腐败的痛恨,人们自然会表现出“治腐能否见实效”的疑虑,同时也自然寄希望于中央能够铁腕整治腐败活动中的“蠧虫”。最近公开审理的“房叔”蔡彬一案,案件审理时,在受贿情况中并未提到房子问题,使得民众举报的“房叔有20多套房产”未能清晰化呈现在公众面前,虽说“房叔”被判刑,但其腐败行径却被一笔带过,模糊不清。同样,在审理“房姐”龚爱爱一案时,也是如出一辙地只谈多个户口的问题,控辩双方都没有涉及到曾担任公职的龚爱爱有多套房产的事实。当民众质疑的关键问题被避重就轻,那么,反腐所取得的社会信任也就必将大打折扣,而当事人是“苍蝇”还是“老虎”也根本无从界定。正是因为有这些个例的存在,人们才会对“秋后算账”既期待又充满疑虑。
“十八大”后多名省部级高官的落马,让人看到了反腐的力度,也让人对反腐寄予了更高希望。当下由于腐败形式的翻新,腐败面的扩大,以及特权难以撼动的现状,在顶层设计方面中央也作出了多种努力,并开始联合民间力量开展反腐工作。中纪委针对反腐的一系列动作,如监察部门官方网站的开通、网络举报专区的开辟、工作程序的公布等等,都表明反腐进入深水区后,除了姿态的体现,更是真枪实弹、厉兵秣马地付诸实际行动。这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民众对反腐的信任感。
“十八大”报告曾表示,“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在巡视组的检查下,各地问题不断被曝出,“秋后算账”也指日可待,人们并不苛求能够一步到位,只是希望能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检查与处理常态化、机制化,并透明公开、罪责相适地将“账”算清楚。
■本报评论员 张 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