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华声行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特别报道

第A3版
华声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09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动寻战接应主力红军未果
“长征先锋”红二十五军率先抵达陕北
——“花甲长征路”(之十二)

    曲掌村红军楼。斑竹 摄

    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合之后,红二十五军从报纸上获悉了主力红军北上的意图,于是西去陕甘苏区,并一路寻战,牵制敌军,以配合主力北上。“花甲长征”四作者一路追随红二十五军的接应路线,并于2013年5月4日抵达平凉曲掌村——红二十五军军政委吴焕先牺牲地,探寻孤军征战的红二十五军如何成为率先抵达陕北的“长征先锋”。

      红踪漫记

      孤军征战的“长征先锋”

     为配合红军主力北上,红二十五军主动寻战,牵制敌军

    上回说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榜罗镇借报刊资讯,准确分析形势,确定陕北苏区为长征落脚点。其实,长征途中依据报纸消息作出重大决策的,还有另一支红军,这便是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既是花开两朵,何妨再表一枝。

    1932年10月,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留守部队重建红二十五军,坚持根据地斗争。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踏上长征征途。此后的20多天时间里,这支不足三千人的军队长驱千里,一路粉碎数十倍敌军围堵,几乎无日不战,顽强打通西进通道,于12月上旬抵陕西洛南。随后在鄂豫陕边界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并连续取得反“围剿”胜利。 鄂豫陕根据地也成为红军长征途中成功创建的唯一新根据地。

    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西出秦岭,进逼西安。在终南山附近,程子华、吴焕先、徐海东等从偶然得到的一张《大公报》获悉,红一、四方面军已在毛儿盖附近会合,北上意图明显。程子华等迅速开会决定,将鄂豫陕地方游击队合编组建红七十四师,坚持根据地斗争,红二十五军则西去陕甘苏区,并牵制敌军,配合红一、四方面军北上。西进途中,红二十五军又先后获得两张《大公报》:7月16日的报道为“松潘连日有激战”;7月22日报道称,“红军已越过六千公尺巴郎山,向北行进”,红二十五军据此决定,进军甘南,并一路寻战,拖住陕甘之敌,为主力红军北上减压。8月上旬,红二十五军攻占甘肃两当县城,越麦积山,佯攻天水,乘虚西进。中旬,部队北渡渭河,攻占秦安县城,穿过西兰公路,抵宁夏兴隆镇。军领导分析,若主力红军顺利北上,半月内必经西兰公路,遂决定部队在西兰公路附近牵制敌军,迎候党中央和主力红军。

     高调寻战存风险,军政委吴焕先在曲掌村牺牲

    红二十五军出兴隆镇沿西兰公路向东,克隆德县城,越六盘山,切断西兰公路,逼近平凉县城。这种沿西兰公路不断袭击县城、高调寻战的做法,也蕴藏巨大风险。8月21日,红二十五军在泾川王村镇曲掌村徒涉汭河时,山洪暴发,随先头部队过江的军政委吴焕先与副军长徐海东所率二二三团被洪流分隔两岸。敌追兵第三十五师二0八团乘机以骑兵、步兵发动进攻,红二十五军陡然陷于遭敌“半渡而击”的绝境。好个吴焕先,闻北岸枪响,便纵身扑进激流,泅水重返北岸,组织兵力从两翼向敌发起反攻。吴焕先身先士卒,一声“冲啊”刚落音,竟被敌军子弹击中胸膛倒地。红军官兵见他们爱戴的军政委中弹,怒火中烧,纷纷以命相搏,一阵枪击刀砍,生生将包括敌团长在内的整团敌军杀得片甲不留。

    为访当年曲掌村战场,四人出泾川城西行,过王母宫塬,见路边有一“红军楼”路牌,便循路进入一处村庄,一问,正是曲掌村。问起红军首长墓地,老乡答:“那就是吴焕先嘛!”那语气,就像说起村里的一位老邻居。吴焕先下葬处在沟壑之南。“红军楼”则正是当年红二十五军临时指挥所旧址,为一座二层小土楼,门楣有刘华清将军题匾。轻推房门,所见不过上下二间三五平方米小屋,屋内空空如也。小楼由村民修复,为一路上我们所见最为简朴的红军旧址。想来村民们多年守护这座小楼,原不过是为守护他们心中的一份绵长念想吧。

    再说红二十五军官兵们含泪安葬吴焕先后,继续沿西兰公路向南进发,在崇信、灵台一带徘徊转战,并派侦察员四处打探主力红军消息而不得。敌军则兵分四路对高调寻战的红二十五军形成合围之势。8月31日,在西兰公路转战18天、苦候党中央和主力红军未果的红二十五军,终于决定离开西兰公路,北上寻找陕北红军。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在陕西延川县永坪镇与陕甘边区红二十六、红二十七军会合,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率先抵达陕北的“长征先锋”。

    红二十五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皖、鄂、豫、陕、甘五省,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孤军抗击敌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转战近5000公里,并成功创建新革命根据地。尤令人称奇的,部队抵达陕北结束长征时,兵力不减反增,由出发时的2800余人,增加至3400余人,成为红军长征的又一孤例。

    ■酒徒  5月4日于甘肃泾川

    边走边议

     接应之功

    斑竹:红二十五军的前身是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时留下的地方游击队,一开始并未引起敌人的重视,所以反而在军事上发展顺利。

    酒徒:我们这两天经过的汉中、天水、隆德、平凉,都是红二十五军走过的地方,红军在这里打了不少的恶仗。当时他们的战略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控制西兰公路,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

    孟子:红二十五军在西兰公路一带来回徘徊了半个月,望眼欲穿呀。实际上当时红一、四方面军还没有过草地哩。

    老道:红二十五军的领导人也意识到了滞留此地的危险性,他们的预案之一,就是万一接应不成,还是要去陕北,和刘志丹的红军会合。

    酒徒:作为一支孤军,红二十五军的大局观和战略目标都非常切合实际。他们虽然仅仅比中央红军早到陕北十多天,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接应作用。

    斑竹:红二十五军到陕北后,和刘志丹的部队合并,编为红十五军团,他们作为东道主,让中央红军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相比几个月前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对于中央领导人来说,那个感受是大不一样的。

    老道: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中共中央是把红十五军团和红一方面军一起编为一一五师的,可见毛泽东对这支部队的信任。

    殒落的将星

    老道:长征路上牺牲了不少红军高级将领,有些甚至是倒在长征结束的最后一刻。军一级领导中,吴焕先牺牲时仅28岁。牺牲在遵义城外的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是彭德怀的老搭档,牺牲时年仅27岁。

    孟子:还有牺牲在河西走廊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红九军军长孙玉清、政委陈海松。陈海松牺牲时只有22岁。

    斑竹:师一级干部中,牺牲的就更多了。过草地后的包座之战,红四方面军的王友钧师长牺牲,他是端着机关枪阵亡的。而长征后期的西路军,师级干部基本上损失殆尽。如三十军八十八师师长熊厚发,是红四方面军中有名的战将,就是在河西走廊牺牲的。

    老道:中央红军中,有三军团四师师长洪超,是在长征开始时牺牲的。还有一军团二师的参谋长陈棠萼,是在毛尔盖筹粮时牺牲的。

    孟子:湘江之战中,红五军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政委程翠林均牺牲,两位都是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红军。

    酒徒:红二方面军中,牺牲在长征途中的,有十六师师长张辉、十八师师长龙云和四师参谋长金承忠等。

    老道:中央红军中,带部队飞夺泸定桥和勇占腊子口的红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是杨成武)是在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因重病高烧,昏迷中从枕头下抽出手枪自尽的。真是太可惜了!

    酒徒:以上长征中牺牲的红军高级将领,除董振堂外,全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大批年经人挑重担,真是时势造英雄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特别报道
   第A3版:华声特别报道
   第A4版:华声讲坛
   第A5版:华声@都市周末
   第A6版:华声周末看点
   第A7版:华声周末看点
   第A8版:华声图表现
   第A10版:华声记忆
   第A11版:华声记忆
   第A12版:华声杂志地图
   第A13版:华声悦读
   第A14版:华声行走
   第A15版:华声新知
   第A16版:华声七日谈
“长征先锋”红二十五军率先抵达陕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