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大规模保障房建设启动以来,部分地方却出现了“房等人”现象,原本一房难求的保障房却面临“愁嫁”尴尬:山东1.29万套,海南9000多套,广东1.15万套,云南2.3万套……
保障房遇冷,乍一听很不可思议,在房价高、房租贵的今天,保障房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相对便宜,对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具诱惑?然而,数据在那摆着,仅上述四省就有五万多套保障房处于闲置状态,全国的情况可想而知,莫不是天下“寒士”都已经圆了住房梦,保障房供过于求了?
稍微留点心就会发现,那些“愁嫁”保障房,不是选在交通不便的郊区,就是与火葬场、化工厂为邻,房屋质量也不敢恭维,住在这些地方,买菜、上班皆要倒好几次车,没有私家车简直寸步难行。尤其是最近这几年,地王频出,地皮越来越金贵,导致一些地方的保障房几乎成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不完善的代名词。
不难看出,造成大量保障房闲置的原因不是那些被“保障”的对象,而是保障房的规划方、承建方,以及相关各级管理部门。没错,保障房针对的对象是中低收入家庭,但这并不代表“穷人”就不要生活质量,就可以随意打发,有条件申请保障房的家庭本来手头就不宽裕,正因为这他们更要仔细掂量,综合考虑,把钱用在刀刃上,在没有合适的房源前,他们宁可“等”着,虽然这种感觉很煎熬。
其实,大量保障房闲置只是一个假象,如果保障房的保障对象再广一些,申请范围能再宽松一些,就是这些“没人要”的保障房也会被抢购一空。广大的外来务工者,很多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城市有一个家,哪怕这个家很狭促,很偏僻,也能化解漂泊者“老死在春天里”的惶恐。
保障房与普通商品房最大区别就是它的公益性,它不是面子工程,亦非临时建筑,它虽相对便宜但并不意味着各项标准就可以降低,这是一项惠及千万人的民生工程,糊弄不得,马虎不得,容不得一丝功利。看看那些空置的保障房,再看看那些焦躁的无房户,庙堂之上的决策者们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