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07月10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预警主要靠鱼”本不是个可笑的话题
唐伟

    本次广西贺江水污染事件中值得关注的是,从广西方面出现死鱼到检测出水质超标,居然用了5天时间。人们不禁要问,水质出现异常,下游主要靠上游预警,而上游预警难道主要靠鱼?(7月9日《广州日报》)

    环保预测靠鱼,这并不是一个笑话。科学上讲,鱼类其实是一种有效的生物监测和预警手段,很多自来水厂就会有前置的取水口专门养鱼,如香港的自来水厂就养着一种特殊的鱼种,其敏感反应的毒物达到数百种。此次贺江水污染,同样也是沿江大量的鱼死去,发出了第一预报信息。

    死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鱼死了,相应的监管却依然失聪失明,甚至欲盖弥彰为自己找理由开脱。虽然得承认,水质监测受距离、人力、仪器、经费等各种外在客观条件所限,有导致监管滞后的可能。不过,以死鱼为警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作为,却显得尤为重要。贺江水污染事件中,从死鱼到最后检测水质异常,居然用了5天,而找出污染源更是费时不少。相关方面缺的恐怕不是技术的支撑,而是态度的暧昧以及责任的漠视。

    之前,河北沧县40米深井地下水呈粉红色,当地环保局长回应称,地下水呈红色并不代表不合格。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小江因河水颜色发白被当地人称为“牛奶河”,当地环保局坚称水质达标。前不久,对滑县水污染致癌事件,当地环保局称,经抽样检测,柳青河河水的化学耗氧量及氨氮指标并不超标,群众是为了引起重视、制造影响而夸大其词。

    这样的心态与作为,在其他事件中同样可以窥管见豹。大量的鱼死了,环保部门无所作为;而当沿岸的人因水质污染而身患重病时,环保部门依然置之度外。环境污染不是天灾而是人祸,在严重的污染之下,还有几条河流里有鱼?在环境信息成为“国家秘密”、个人自检不被认可的语境下,公众又靠什么来预判?

    预警主要靠鱼并不是个可笑的话题,当公共管理者“连鱼都不如”之后,所有的理由与辩解就显得苍白而荒诞。■唐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政情
   第A5版:华声焦点
   第A6版:华声帮
   第A7版:华声政务
   第A8版:华声城市
   第A9版:华声城市
   第A10版:华声城市
   第A11版:华声城市
   第A12版:青年毛泽东之路
   第A13版:华声快读
   第A14版:华声中国
   第A15版:华声世界
   第A16版:华声军事
   第A17版:华声文体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华声汽车周刊
   第A20版:华声汽车·金扳手
   第A21版:华声汽车·专访
   第A22版:华声汽车·试驾
   第A23版:华声健康
   第A24版:华声健康
   第B1版:华声财经
   第B2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B3版:华声财讯
   第B4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B5版:专题
   第B6版:华声财经·综合
   第B7版:华声游乐周刊
   第B8版:广告
“放手自保”是无奈的次优选择
非常语录
“预警主要靠鱼”本不是个可笑的话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