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6月,银行“钱荒”来得比往年更为猛烈。
上周上海银行间利率首次超过10%,达到惊人的13.44%。银行间资金流动短缺,不少银行交易员开始“跪求”资金。而密集发售理财产品,成为银行自救的重要手段。记者采访发现,一周前还难见收益4.5%以上的理财产品,如今均已超过6%,上涨幅度超过30%,且一天比一天高。
而在此当口,央行发文重申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并要求各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不放水救市的决心更显坚定。
由此,随着6月30日大限临近,银行业揽储大战硝烟弥漫。投资者能否从中获得更多的甜头呢?
■记者 刘永涛
现象
银行花钱“买存款”成风
“上周五我行同业拆借利率是13%,也就是如果您购买了我行产品就可拿到12%。如果您还有资金可放一个月,是否愿意尝试?”6月23日,记者收到类似的短信近10条,收益率可谓“叹为观止”。
不过,央行却表现得很“淡定”,仍不放水救市。临近半年度存贷比考核,又加上“钱荒”,这让国内众多银行从业者急得似热锅上的蚂蚁。
24日,长沙一家国有大行的客户经理李娜对记者直言,“最明显的是股市没有什么交易量,大家都疯狂地四处找钱,6月30日是个生死线。”
一个极为微妙的信号是,20日,银行同业拆借利率飙升至13.44%。“当时自己都吓傻了,这跟放高利贷没差别。”李娜说,四处没钱,大家就开始买存款,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现在还有钱,银行的人就不断找他们要存款。
李娜透露,在不少银行,有客户经理为买存款,基本采取“千三”、“千四”的返点策略。
策略
密集发售高息短期理财
“钱荒”来袭,密集发售短期理财产品揽储,成为众多银行的集体选择。而更为疯狂的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销售最多的产品,银行理财的收益率竟然一天比一天高。
“大银行、小银行都给我发过短信,基本上是一两个月的短期理财,收益率在6%以上。”长沙市民李平告诉记者,她发现同一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逐日增加,最开始只有5%,后来超过6%,现在接近7%了。
24日,记者在长沙芙蓉路多家银行网点采访发现,有不少理财产品的收益已经超过7%。“我行有款产品保本理财收益能到7.39%,投资期限只有33天,100万起认购,特别划算。”一名银行理财经理如此向记者推荐。
这样的现状让不少普通投资者始料不及。长沙市民张伟的经历颇有代表性,“我10天前买了款年化收益为5.6%的产品,以为很高了,现在还真后悔出手太早。”
6月之前,银行理财产品基本是3%-4.5%的年化利率,5%以上的几乎没有。“趁着各大银行为揽储群发高息短期理财,市民选对产品,确实可以多点赚头。”长沙一名银行理财专家表示。
影响
房贷基本贷不出钱
资金紧张,这时候谁要想再从钱库里搬点钱出来,那可是难上加难。“这段时间客户申请的贷款,基本上被压着不放。”一名银行信贷人士说。
央行这次不放水,普遍被认为是给银行一个教训。闹“钱荒”,是因为商业银行把钱放在了如虚拟票据、房地产等不该放的地方,这次央行表现“淡定”也是为了引导商业银行将钱放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新产业、“三农”、小微企业、居民消费信贷等正确的地方。
上述人士指出,“钱荒”过后,银行对于小微企业、居民消费信贷等方向的贷款会逐渐放松。“像目前房贷基本贷不出钱,而且不论是房贷还是消费贷款,都要上浮约30%的利率。这次‘钱荒’过后,相信各行都会有所收敛,贷款利率也有下降的可能。”
此外,多名银行理财人员都表示,高息理财是临时救急,每年三、六、九月都会这样,但今年“钱荒”最严重,所以利息才会额外高,而且付息基本到7月才结算,“过了这个月,预计新发理财产品收益就会回落到3%-4%左右”。
提醒
慎投股市楼市,银行存款仍安全
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表示,“钱荒”的影响已波及包括基金、券商、信托在内的整个金融业,但是这些影响都是局部和短期的,不会影响到银行的传统业务,更不会影响绝大多数人的财产安全。
6月24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各大银行均称,目前合规操作、资金充裕,未受到同业市场利率飙升的影响,存款目前还是足够安全的。
银行人士还提醒,大部分企业贷款都会受到影响,资金密集型、高负债率的行业如房地产最为敏感。市民需要谨慎的领域是股市、楼市、债市这些风险资产。
观点
短期内降准降息几无可能
尽管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屡屡“爆表”,市场资金面信心受到重挫;但就目前来看,管理层坚持“不放水”的态度依然坚决。业内人士普遍解读认为,上周央票的地量发行已足以彰显出央行收紧流动性的态度及决心,短期内降准、降息几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