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06月19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个人作恶之责不可泯”应令世人警醒
吴晓华

    61岁的刘伯勤,退休前任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处长。日前,这位当年的红卫兵在媒体上刊登广告,向在“文革”中受到自己批斗、抄家和骚扰的众多师生、邻里道歉,受到舆论的广泛赞誉和肯定。他在广告中说:“垂老之年沉痛反思,虽有‘文革’大环境裹挟之因,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6月18日《南方都市报》)

    就文革中的所作所为忏悔并道歉,刘伯勤并非第一人。2010年4月20日,湖北省十堰市,当年的红卫兵、63岁的申小珂把纠缠了他20年的感觉装进一封道歉信里,托人带给了87岁的程璧:“我愿意再次解剖自己卑微的灵魂,公开地向因我告发而冤死的母亲忏悔、道歉;我愿意做一个反面教材,把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数年来,当年的红卫兵、年近6旬的张红兵一直在忏悔与反思……文革期间的残酷真相,对于60后及其以后的群体而言,要么是虚空,要么是淡淡的印痕。而于50后甚至40后来说,那是一段已被尘封的历史。

    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的灾难,由任何的个体来承担责任,可能有些过分。是故,尽管不断有人出来忏悔,但没有法律或者政策强制人们做出反思。而刘伯勤以“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来严格要求,自然赢得了民众的掌声。

    忏悔是一种心灵的姿态,它不仅和自己犯下的罪恶有关,还与忏悔的对象有关。刘伯勤的沉痛反思之所以引人关注,不只是在于其真诚、深刻及与众不同,更在于这种忏悔,集中凸显了时代对罪恶救赎的需求。朱大可教授所言“在一个没有忏悔传统的国度”,显然有所指。国人信教或信神,过于势利,动辄以“成败”论英雄。失败者的忏悔一般无足挂齿,而所谓的成功者,他们认为已无忏悔的必要。当代中国很多的难解之题,与这种心态不无关系。

    任何一个时代,风光者总是少数人,但并不意味着大多数人必须且只能逆来顺受。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倡导的“有尊严地活着”、“幸福感”等概念,构成和谐的“中国梦”,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目前,中国进入了剧烈的社会转型期,贫富悬殊,阶层固化,严峻考验着当政者的同时,亦考验着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如果长此以往,国家前景堪忧。

    刘伯勤的“个人作恶之责不可泯”,显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不管你是达官贵人,抑或是富豪大腕,只要你带着抹不去的原罪而来,你就应该忏悔与反思,这是“人性觉醒”的证据,也是民族希望之所在。

    ■本报评论员  吴晓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政情
   第A5版:华声焦点
   第A6版:热浪袭城
   第A7版:热浪袭城
   第A8版:热浪袭城
   第A10版:华声政务
   第A11版:华声城市
   第A12版:华声城市
   第A13版:华声城市
   第A14版:96258
   第A15版:华声深度
   第A16版:华声快读
   第A17版:华声中国
   第A18版:华声中国
   第A19版:华声世界
   第A20版:华声文娱
   第A21版:华声体育
   第A22版:华声微播
   第A23版:华声健康
   第A24版:华声健康
   第A25版:华声游乐周刊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华声汽车周刊
   第A28版:华声汽车·专访
   第A29版:华声汽车·试驾
   第A30版:华声汽车·市场
   第A32版:华声游乐
   第B1版:华声财经
   第B2版:华声财讯
   第B3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B4版:华声财经·综合
   第B5版:华声财经·操盘
   第B6版:华声财经·公司
   第B7版:华声财经·商业
   第B8版:华声财经·行业
“个人作恶之责不可泯”应令世人警醒
非常语录
这个“实习生”不寻常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