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06月03日 星期一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三高”背后的三层价值分裂
张英

    近年来,公务员队伍日益年轻化。据统计,35岁以下的年轻公务员已占到公务员总数的26%,成为各项政策实施的主力军。然而,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也面临“成长的烦恼”,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们倍感焦虑。“城外”人看他们是“高地位、高稳定、高收入”,“城内”的他们则自嘲是“新三高群体”(生活高压、工作高压、舆论高压)。(6月2日新华社)

    公务员这个群体,近些年总是成为社会的一个聚焦点。一方面,是由于在资源分配不公的前提下,社会群体自然划分出“三六九等”,而公务员被人们自然归属于塔尖群体;另一方面,则是各个群体在各色平台上越来越热衷于展现自身的生存状态,由此碰撞出或统一或分裂的认知,这些统一或分裂,基本都指向群体的资源、生存差异,如贫与富、官与民等。

    如果就简单地以群体“对立”式的社会情绪表达来看,普通民众对公务员群体的看法无疑是高度统一的,即他们认为公务员高踞塔尖、万事无忧。但这种基于“整体群像”而得出的认知,显然忽视了该群体中相对弱势的个体之真实生存状况。例如民众将公务员曾经的“吐苦水”指责为“撒娇耍赖”,这诚然有着因社会矛盾而生的基础,各群体的境遇差异也是抹不去的客观实际,但这仍然是整个社会在群体分化后形成的第一层价值分裂,即差异下难以调和的对立,以及因对立而生的观念固化。

    上述观念的分裂来自不同群体间的对立,这是社会性的,但对当下的公务员而言,第二层价值分裂来自自身的渴望与失望。每年上百万的公务员考试大军,所举的“旗帜”都是一样的,即挤入这个队伍,享受渴望中的肥马轻裘,或者实现凌云壮志。然而,迈入行列中后才发现,以为能唾手可得的资源和梦想需要望梅止渴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如愿,甚至未必如愿。一些多次考试才“中榜”的公务员不无遗憾地说,收入降低,不及在企业工作的一半,且事情琐碎,更像是一个勤杂人员,与梦想难沾边。曾经的渴望与如今的失望,既反映出梦想与现实的落差,也多少反映出服务型行政行为增多之下,公务员对自身所在的这个群体亟需重新认知。

    最后一层分裂,则来自公务员群体的内部差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一家人力资源机构联合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职场心理健康调研报告》称,职场个人幸福感排名中,政府机关排名倒数第一。而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数据表明,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表示“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外人看来诡异的答案,其实只是因为调查的年龄、级别层次不同,前者多为年轻、基层公务员,后者则为有一定年纪、官阶的公务员。明显的内部差异导致价值的再一层分裂,而舆论对公务员整个群体的炮轰,又加剧了这个群体“底层”的痛苦与无奈,从而形成“新三高”现象。

    任何一层的价值分裂,都暴露出公务员这个群体在目前社会中难以摆脱的苦恼和尴尬,但“公务员”的吸引力丝毫不减,每年仍然有百万大军趋之若狂,因为不管怎么说,进入这个队伍“纵有千般不是,却有万般好”。

    ■本报评论员 张英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政务
   第A5版:华声城市
   第A6版:华声城市
   第A7版:华声车生活
   第A8版: 汽车资讯
   第A9版:2013湖南汽车展览会
   第A10版:华声财经·关注
   第A11版:华声财经·综合
   第A12版:华声天下
   第A13版:华声中国
   第A14版:华声中国
   第A15版:华声体育
   第A16版:华声文娱
“新三高”背后的三层价值分裂
非常语录
谁来关注20万失踪儿童的命运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