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华声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04月17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毒研究生是社会机器上的一颗锈钉
马进彪

    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黄某被同寝室室友林某投毒,目前生命垂危,医院正全力救治被害人。警方现已控制嫌疑人林某,投毒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生于1985年的黄某不久前刚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见本报今日A27版)

    林某还没有履行过天使的职责,却先沦丧为毒害室友的恶魔。是怎样邪恶的力量,促使他用歹毒之恶性湮灭了白衣天使应有的善性?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没有人能摆脱竞争,然而,竞争却会使人产生嫉妒,妒忌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心智,激发出人性卑劣的一面,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正是人性存在着这种无法消除的弱点,所以才产生了社会抑制力,以制约人性的弱点保障社会的正义。

    然而,社会抑制力却不是从来就有的,它需要社会的大机器来制造并运行。这个制造运行的过程充溢在社会的传导链条之中,这个链条时刻传导着社会抑制力,也时刻反馈着社会大机器的运行精准度。从林某投毒案反馈出的是社会大机器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失准运行,社会抑制力并没有在林某身上发挥出作用,所以林某人性中的恶取代了人性中的善。

    社会大机器到底是什么?其实就是针对各种利益及价值观总和的充满着正义的修正平衡机制。现实中,应试教育下的同学关系 已经被异化成斗争对立关系,一人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他人失败,这使人心理问题越来越多,最后产生心理扭曲,而这一切都是不可预见的,往往发现时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不可预见的是最可怕的,最毒的不是药,而是已经发生扭曲的人心,这使人联想到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女生朱令的“铊中毒”事件,这一切的背后,不能不说高等教育体制——这个社会大机器的一部分,存在着应当反思的地方。

    也许我们无法苛求完美的人性,因为人性本就无法完美,有善也有恶,但完美永远在前面引导人性前行,前提是必须有一部良好的社会大机器,时刻修正人性。

    ■马进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4版:华声政情
   第A5版:华声焦点
   第A6版:华声焦点
   第A7版:广告
   第A8版:华声焦点
   第A9版:广告
   第A10版:华声帮
   第A11版:华声帮
   第A12版:华声帮
   第A13版:华声政务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华声政务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华声城市
   第A18版:华声城市
   第A19版:专 题
   第A20版:华声城市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华声影像
   第A23版:96258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华声深度
   第A28版:华声世界
   第A29版:汽车资讯
   第A30版:华声世界
   第A31版:华声军事
   第A32版:华声微播
   第A33版:华声文娱
   第A34版:华声娱乐
   第A35版:华声体育
   第A36版:华声新生活
   第A37版:华声汽车周刊
   第A38版:2013湖南汽车展览会
   第A39版:2013湖南汽车展览会
   第A40版:2013湖南汽车展览会
   第B1版:华声财经
   第B2版:华声财经·综合
   第B3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B4版:华声财经·专题
   第B5版:华声游乐周刊
   第B6版:广告
   第B7版:华声游乐
   第B8版:华声游乐
   第B10版:广告
   第B11版:华声游乐
   第B12版:广告
   第B13版:华声游乐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为“没有亲戚在深圳做生意”叫声好
非常语录
投毒研究生是社会机器上的一颗锈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