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华声帮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黄页

第A3版
华声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03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笑精灵”即将江湖绝迹?
邀你划独木舟穿越洞庭找江豚
调查:政府很努力,民众仍漠视 互动:你想吗? 你敢吗? 等你! 同邀自驾高手入团
记者 刘璋景

    它的微笑

    江豚的嘴部线条犹如人的微笑。

    它的伤痛

    一头死亡江豚身上发现很多锐器所致的伤痕。

    她的哭泣

    当又一条江豚逝去,志愿者忍不住失声痛哭。

    他的呵护

    志愿者在救助受伤的江豚。

    它的家园

    在围网内游弋的江豚。湖南已决定将江豚迁至东洞庭湖采桑湖进行集中保护。

    一条江豚浮出水面,它的对面是采砂场和城市林立的烟囱。(本版图片由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项目办主任蒋勇提供)

    编者按

    寻找“微笑精灵”

    每个湖泊都是一个生命体,会呼吸,知疼痛,有灵魂。

    它是湖南的母亲湖,也是长江之肺。

    它是湖南未来的经济高地,也是“美丽中国”的前锋。

    2012年4月,徐守盛曾深入洞庭,在船上开过一次特殊的座谈会。会上,他说:要力争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打造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今年3月,全国两会现场,洞庭再度成为湖南团关注的重点,代表委员联名呈递:亟待洞庭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它也是最让我们牵挂的湖泊。

    当三峡筑坝蓄水,当湖面不断萎缩,当候鸟连遭意外,当江豚接连逝去。

    早在2006年,中科院调查称:长江干流江豚数目约为1200余头,已少于大熊猫;若不保护,十余年后,野生江豚将面临灭绝。

    江湖告急。

    对于洞庭,江豚为何总是焦点?

    它是长江与洞庭的活化石,它的命运代表洞庭。

    近二十年,我们只记得它亲切的笑,无法听见的是它的呻吟,无法触摸的是它溶在水中的咸眼泪。

    作为洞庭水下食物链的顶端,如果有一天,它不再出现,那意味着捕捞失度、生态失衡……

    若有一天,它能抹干眼泪,它的族群鼎盛重现,一个大美洞庭必将浮现。

    作为母亲湖的子民,我们该如何与同在它怀抱里的动物精灵和谐共生?

    于是,它成为出发与寻访的原点。

    划独木舟,穿越洞庭,一起感受洞庭体温,一起寻找江豚,你想吗,你敢么?等你。

    生态变化如温水煮蛙,细微,不易让人察觉。

    ——它不像地震、海啸会对人类造成一次性的致命冲击。但一旦恶化,其衍生的“蝴蝶效应”影响难以逆转。

    洞庭五千岁。从“云梦泽”的大湖传说,到如今的保护之地,至未来的“美丽蓝图”。

    本月,记者再访洞庭,在城市与水域间,在官方与民众间,找寻伤疤,寻找重回大美的答案与良方。

    湖南在行动,政府在行动,中国正在关注。

    到了急需我们加入的时刻,刻不容缓。

    除了政府与公益团队的努力,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现在出发,方可抵达未来之地;从自我出发,方可回到蓝图之地。

    今起,三湘华声的“寻访江豚,穿越洞庭湖”大型环保互动邀你启程。■记者 刘璋景

    它被称为“水中大熊猫”,极其珍贵;它把洞庭湖作为最重要的栖息地,目前数量已逐年下降;它的伤亡报道常见诸报端,引发社会关注。它就是被称为“微笑精灵”的江豚。

    2007年白鳍豚被宣告功能性灭绝后,江豚成为长江中唯一的哺乳动物。它会步白鳍豚的后尘,成为下一个灭绝的淡水物种吗?

     洞庭湖频发江豚意外事件

    2012年,近20条江豚死亡

    本月,记者再访洞庭。尽管过去已快一年了,但对那条“大鱼”的模样,船公张迪高依然历历在目。

    2012年4月17日傍晚,正在洞庭湖城陵矶附近驾船的他,突然看到江面上漂浮着一条“大鱼”。

    凑近一瞧,发现不对劲,这条“大鱼”已肚皮朝上,好像已经死了。张迪高想不到,这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

    “它的肚子里还有一头小崽崽。”解剖江豚时,张迪高难过得几度哽咽。他说,“小崽子还没来得及挣脱母亲的身体,看看水上的世界,就随同母亲一起去世了”。

    事实上,江豚死亡在洞庭湖区域已屡见不鲜。张迪高跑船多年的印象是,由于以往江豚死亡时间零散,“没有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也是从这以后,张迪高申请成为了一名江豚保护志愿者,他将每次发现受伤或者死亡的江豚,详细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且第一时间把情况告知中科院水生所专家,有时候还需要忍着恶臭割下江豚的内脏供专家研究死因,再把江豚埋了。

    在张迪高的日记本上,仅在2012年,洞庭湖有记录的江豚死亡和受伤事件就超过了13起,死亡个体近20只。

    民间江豚保护处境尴尬

    大多人保护意识较低

    除了频频发生的江豚伤亡事件让张迪高心情沉重,更让他难受的 是江豚保护的尴尬处境和很多人的淡漠态度。

    他说,江豚保护志愿者没有执法权,没有经费支持,没有一整套机制维持协会的长期运行。即便如此,要拯救这些可爱的小家伙,大家还时常遭遇周围人的冷漠。

    “去年,有一位姓熊的渔民,在长江捕到一头江豚,志愿者苦苦相劝也不肯放,后来养在自家鱼塘里,不料江豚把鱼塘里的鱼都吃光了,该渔民只好把江豚又放回了长江。”

    张迪高介绍,为了增强保护江豚的意识,2013年1月,岳阳市多个部门发起成立“岳阳市江豚保护协会”,志愿者深入湖区、学校、村庄等巡回宣讲,结果许多群众不愿意参加江豚救护方面的培训,更别提当志愿者了。

    “有一个渔民不解地问,保护江豚有什么用呀?我们学这个又不能当饭吃。”江豚保护志愿者刘姣容说。

    比起渔民,江边市民对于江豚的认知更少得令人意外,他们的记忆还停留在白鳍豚上,“一说江豚,就会绕到白鳍豚上。”张迪高说。他们想拉赞助,扩大宣传,可惜“商家对于保护江豚大都直言不感兴趣”。

     江豚伤亡原因扑朔迷离

    单纯说水质很难“服众”

    随着沿湖生态治理工程的推进,洞庭湖水环境近年明显好转,冬夏候鸟的数量增多,消失已久的中华鲟、银鱼等濒危物种又重现水底。然而,江豚伤亡的数量却一直在上升,这是什么原因呢?

    目前,江豚中毒、搁浅、饥饿甚至被人为电死的说法都有。但对洞庭湖江豚数量减少的最终原因,目前还只是推论。中科院水生所白鳍豚馆馆长赵庆中从事江豚保护与研究几十年,他认为,简单地说水的问题已经很难“服众”。

    2012年9月,中科院鲸豚类研究所的专家在对洞庭湖水域死亡的13条江豚解剖发现,绝大部分体内重金属、有机物等指标是正常的,除了少量遭受外力的外,很大一部分是搁浅致死。由此,专家认为,目前对江豚最大的威胁应该是迅猛发展的航运,轮船带来的噪音污染使江豚的声纳系统遭到干扰,导致江豚错误地游上沙滩,有些则碰到轮船螺旋桨。

    但是,岳阳市畜牧水产局高级工程师李亚白认为,近两年在洞庭湖里出现江豚连续死亡的现象,与外来生物入侵有关,而这种外来生物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小龙虾。

     科考发现洞庭江豚在锐减

    未来15到20年可能会灭绝

    江豚已然不可避免地在重复着白鳍豚的悲剧,它的种群数量正在逐年锐减。

    中科院水生所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组织的长江淡水豚类科考,不久前完成了从宜昌到上海往返3400公里的航程。据了解,此次科考共目视发现江豚380头次,声学考察发现172头次,共计552头次。和6年前的考察数据对比,研究者初步估算江豚数量至少下降一半,预计已不足千头,在洞庭湖,科考中发现江豚较6年前减少了四成。

    江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白鳍豚?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克雄说,如果种群数量锐减得不到改善,未来15到20年江豚可能灭绝。

    国际淡水豚类专家、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介绍说,食物链中间环节的生物灭绝可能造成食物链崩塌,作为长江生态系统里的顶级物种,如果江豚消失,则标志着整个长江自然生态的健康状况发生严重改变,水生物种消亡的序幕也就此拉开。王丁说:“从生物学意义看,白鳍豚、白鲟、鲥鱼等相近物种,几乎同步走向灭绝,这意味着长江生态在一段时期里发生了严重突变。”

    资料

    能帮渔民预报天气

    江豚被尊为“河神”

    因为胖胖的体态,江豚被唤作“江猪”,它也被尊为河神。

    在古代,渔民出海捕鱼的时候,为了避免大风暴,往往要靠一种动物来预报天气,并且视这种动物为“河神”,而这个受到人们膜拜的动物就是江豚。由于江豚是用肺呼吸的,如果将出现大风天气,江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起风的方向“迎风”出水,江上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因此每逢江豚“拜风”,渔民就会有所警惕,减少出渔。

    而江豚吃鱼,江豚聚集之地鱼一定也多,渔民会跟着它们打鱼。

    警钟

    “最后仅剩不足百头!

    鱼为水之魂,存亡在人心”

    3月14日下午,华声在线新打造的一档互动交流节目——“华声沙龙”启幕。

    首期主讲嘉宾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沙项目办主任蒋勇与近百名华声网友分享了他20年来在洞庭湖的所见所闻。他用80多张活生生的照片,图文并茂地展现洞庭湖从大变小、生物多样性骤减的严峻局面,希望唤起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洞庭、保护江豚的行动中来。

    “鱼为水域之魂,存亡全在人心;鸟是空中之灵,去留亦非人情。”沙龙现场,蒋勇用一首《平衡》表达洞庭湖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蒋勇说,洞庭湖正是因为有了生物的多样性,才会有文化的多样性。

    过去十年,洞庭湖的生物多样种类却在日益减少。据去年10月份的一次科考数据显示,洞庭湖中目前仅剩的江豚已不足100头。如果依旧维持现状,江豚或将步白鳍豚的后尘,遭遇功能性灭绝的悲剧。

    ■记者  蒋小康

    互动

    独木舟勇士正在招募

    本周六将泛舟洞庭湖

    ■记者  蒋小康

    “寻访江豚,穿越洞庭湖”——2013环洞庭湖大型环保自驾游招募已启动,报名仍在进行中。

    按活动计划,自驾车队将于3月30日上午从长沙出发,经望城乔口镇,再到益阳市和沅江市,然后前往岳阳采桑湖镇。在采桑湖镇,车队人员将分成两支队伍,一支沿陆路赶往岳阳楼,而另一支招募而来的勇士将从采桑湖下水划独木舟直线穿越洞庭湖抵达岳阳楼。两支队伍最后在岳阳楼汇合。

    【自驾路线】

    长沙——望城乔口镇——益阳市——沅江市——岳阳采桑湖镇——君山岛——岳阳楼——长沙

    【行舟方案】

    A.采桑湖镇——君山岛——岳阳楼 直线距离40公里,划艇速度所需用时约7-9小时。清晨6:00下水,中午停靠君山岛休息两小时。

    B.因湖区湿地迷路、暴雨、风浪、大雾等因素,独木舟队伍不能准时到达,就地露营或至君山岛结束探险穿越活动。下午5点未能穿越岳阳楼与君山岛之间主航道区,同样按B方案结束探险。

    如果您想成为泛舟洞庭的勇士,或者参与我们的自驾活动,您可通过以下方式报名:

    1、登录腾讯或新浪微博@华声帮

    2、拨打热线:0731—84326425

    3、加入华声帮QQ群:21538339

    4、扫描“华声帮”微信二维码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黄页
   第A3版:华声评论
   第A5版:华声焦点
   第A6版:华声焦点
   第A7版:广告
   第A8版:华声帮
   第A10版:华声政务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华声政务
   第A13版:华声城市
   第A14版:华声城市
   第A15版:华声影像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华声快读
   第A18版:华声中国
   第A19版:华声世界
   第A20版:华声教育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华声微播
   第A23版:华声文体
   第A24版:广告
   第B1版:华声财经
   第B2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B3版:华声财经·消费
   第B4版:华声财经·公司
   第B5版:广告
   第B6版:华声财经·操盘
   第B7版:华声财经·综合
   第B8版:移动周刊
   第C1版:华声快消周刊
   第C2版:华声快消
   第C3版:华声快消
   第C4版:华声快消
   第C6版:华声快消
   第C7版:华声快消
   第C8版:华声快消
“微笑精灵”即将江湖绝迹?
邀你划独木舟穿越洞庭找江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