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晚间,湘股张家界和株冶集团同时发布2012年年报。去年4月脱掉ST帽子之后的张家界,大幅利增;而株冶集团继2011年巨亏5.89亿后,2012年续亏6.2亿,股票简称将在3月15日变更为“*ST 株冶”。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本是一句形容人生无常的谚语,如今竟也与这两个公司的境遇相形匹配。而纵观资本市场几千公司,这居然不是个案,难道上市公司真的是“一入豪门深似海,从此盛衰就无常”?■记者 黄利飞
【年报数据】
张家界利润近亿
株冶巨亏6.2亿
年报显示,张家界2012年实现净利润9883万元,增幅15.6%,主要原因是宝峰湖等景区景点经营效益明显提升。
而株冶集团2012年在价格压力、成本压力不断上升,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净利润亏损6.2亿元,每股收益亏损1.18元。
一增一降,一盈一亏。张家界去年4月25日摘掉戴了六年的ST,而株冶集团将在3月15日被实行*ST。有投资者感慨:真是颇有戏剧化意味的一出年报大戏。
【背后故事】
国企株冶
曾手握稀缺资源高枕无忧
株冶连年巨亏,虽然将戴上ST帽,但依然有很多人认为它并不至于退市,其中一个“强大”的理由便是:它是五矿集团旗下的大型国企。
资料显示,株冶集团2004年8月30日入主资本市场,第一大股东株洲冶炼集团是全国“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我国最大的铅锌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
正是这样一个“红头”企业,尽管在1997年爆出令所有期货人惊悚不已的“株冶事件”,人们记忆里却也只留下了株冶在国际期货市场高达15亿元的损失,而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追责与处罚。
“国企”的背景以及稀缺的有色金属资源,让株冶集团上市近十年来过着高枕无忧的日子。哪怕在2011年公司巨亏之下,到2012年上半年,公司的十大流通股东席位中,仅有一个自然人股东。
张家界利增背后
是数年的血雨腥风
与巨亏的株冶集团相比,张家界的业绩无疑显得亮丽夺目。
没有人会忘却张家界历年来经历的艰险与坎坷。1996年8月登陆资本市场,其后三年便折腾了六轮重组,最终在2001年4月戴上“ST”。
也正是在这一年,鸿仪系掌门人鄢彩虹悄然出现,他用了3个月,让ST张家界“摘帽”。然而随着鸿仪系崩塌,张家界因多起担保被5家银行逼债,并在2006年再度被“ST”,一直持续至2012年4月。
当然,这一切,随着当地政府收回公司控制权、注入环保客运优质资产、提高景区门票价格等,皆成如风往事。各大券商发表研报称,张家界目前正处于成长通道,而随着张家界索道的建设及投入使用,公司未来业绩可期。
【市场观察】
资本市场盛衰无常很普遍
张家界从生死边缘到绝地而起,株冶集团从高枕无忧到连亏戴帽,时间不仅无情洗刷着岁月,更似乎彰显着资本市场一个现象:上市公司原来盛衰无常。
放眼A股几千公司,曾在2007、2008年创造百亿高利润的中国远洋,却在2011年遭遇巨亏百亿的尴尬,并把这种尴尬延续到了2012年。而在去年退市新政压力之下夺命狂奔的那些ST公司,比如*ST炎黄、*ST中钨等,无一不是在上市之初如日中天,而后陨落深渊。
湘股里此种情况亦不胜枚举。由盛而衰的经典案例,莫过于已经黯然退市的创智科技,它曾经被誉为“中国IT界浓墨重彩第一企”;而绝地重生的除了张家界之外,还有同样是大湘西的上市公司酒鬼酒,它曾经被ST,却在2012年股市哀鸿一片时逆势昂扬,成为湘股里价格最高的一只股票。
记者手记
上市公司也有“百年老店”
关键看公司治理
一个刚摘帽,业绩上扬,公司历史可以说是千疮百孔;一个要戴帽,业绩巨亏,公司曾经无限风光。张家界和株冶集团如此具有戏剧化的对比,让人们禁不住去探探个中原由。
身为国企的株冶被ST,有投资者抱怨说:公司在经营、管理及对投资者沟通上的有效行为乏善可陈;而张家界的“浴火重生”,外界皆认为是公司摆脱了资本玩家后,理顺各方重整主业后的效力。
虽然上市公司盛衰无常的景象常在上演,但资本市场里也不乏“长盛不衰”甚至是“百年老店”的企业,比如同仁堂、全聚德、云南白药等,这些企业共同的特点除了优质的产品、稳中有长的市场份额之外,更有健全可遵循的现代企业治理体系。■记者 黄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