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财经·创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黄页

第A3版
评论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03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沙“淡定哥”开店,丰俭不由君
不靠嘴皮子冲锋,舌尖才是主战场
记者 侯小娟

    有顾客称辣塔粉店的老板是长沙最“淡定”、最酷的老板。记者 侯小娟 摄

    安家在蔡锷北路粮油店的刘记糖油粑粑每年歇夏。  记者 侯小娟 摄

    在长沙的大街小巷里,有这么一群做生意的“淡定哥”,他们没有显眼的门店,没有精致优雅的环境;他们没有精明生意人的口若悬河,也没有见人就熟的本能,更没有对顾客巧笑卖好的习惯……

    但是他们凭借淡定、踏实的生活态度,以及独一无二、美味可口的美食,让顾客成为他们的忠实“粉丝”。在这几十年里,他们从未被市场抛弃,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人生态度,并得到市场的认可。

    ■记者 侯小娟

    【辣塔粉店】

    你催你的,我做我的,该等还得等

    开店时间:80年

    晚上7点,今年59岁的欧阳振兴准时出现在米粉店,开始做“码子”。不过,你若想吃到米粉,得到晚上9点以后。如果去早了,欧阳振兴会对你说:“别等了,去别家吃吧。”他的码子总是不定时才能做完,“我开门的时间只会迟不会早”。所以想吃上他的米粉,只能耐心地等。若你站在旁边盯着催他,他会丢给你一句:“别盯着看,越看越慢。”

    有顾客称他是长沙最“淡定”、最酷的老板,但他的冷淡丝毫不影响粉店的生意。记者晚上10点采访的时候,店里有4位来自湘潭的客人,等了50分钟才吃到传说中的辣塔米粉。

    欧阳振兴说,辣塔粉店是父亲留下来的,民国时期就有了,“开店的时候父亲只有13岁,几年前去世了,享年90多岁。”这家有近80年历史的粉店见证了长沙历史的变迁,曾一度被国营饮食公司收购,后来又赎为己有。粉店的规模一直没有变化,此前在北正街,那时候七八个兄弟姐妹一起经营,2006年,搬到湘春路,如今门面依旧只有10平方米左右,桌椅、煤球、冰箱全在一间屋里。

    今年41岁的王明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从6岁就开始在辣塔粉店吃粉。2月26日晚上9点40分,他带了一瓶飞天茅台和朋友来店里吃粉,一进门就给欧阳振兴递烟,欧阳老板只是随意回答一句:“今天喝茅台啊?进去坐咯,别急,还要等一下。”

    在王明看来,这里有童年的记忆,所以隔三差五会来一次。对于王明这样的熟客,欧阳振兴会跟他们打声招呼,不过忙的时候,欧阳振兴不喜欢与客人交流,“会影响我做事。”在他忙的时候,若是有客人“不识时务”抢着埋单,他会适时地挑一位,不带好气地说:“我认住你了,等下你埋单,但是现在你能让我先下粉不咯?”

    欧阳振兴的“霸道”总是引不起顾客的反感。春节期间,他店里的每碗米粉涨了5元。“加班工资还得三倍呢,我涨5块钱算什么?”他的语言与行为总能让顾客找到留下的理由,或为美味,或为记忆,或为他的特别与魅力。

    欧阳振兴总是不紧不慢地在店里晃悠,任凭人再多,他依旧保持匀速做事。“反正就是这么个速度,愿意等就留下来吃。”欧阳振兴很自信,从不怕客人跑掉,“都是老顾客,大老远地跑过来,都会等。”

    据北正街的街坊邻居说,老爷子还在的时候,他们家的七八个兄弟姐妹一起经营,那时店里的传统是吵架,他们不跟顾客吵,而是自己人吵。因为家里的老头子崽多。崽一多,儿媳也就多。儿媳一多,是非就多。一家人性格倒还比较一致,都不放让。兄弟之间、妯娌之间、夫妻之间,芝麻大的事可以吵成天大。而且从不避讳顾客,有时还请顾客评理。

    “兄弟们年纪大了,都不做了,就我还在继续着家里的老本行。”欧阳振兴没有想过换门面,或者换个更好的环境,他喜欢在自己觉得舒适的环境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一盏灯饭庄】

    没有招牌的饭庄却是老长沙的一张活名片

    开店时间:12年

    从学宫街蔡锷中路的入口往里走,在错综复杂的巷子里,有一家没有招牌的饭馆,门口只挂了两盏破旧的红灯笼,但是大家都叫那个地方“一盏灯”,不过,很少有人去关心这个话题。大家关心的是它的口味、油腻腻的环境,以及接地气的老长沙的味道。

    2001年,长沙本地人胡宏在自己家里搭起锅灶,开起了这家快餐店。当年的小快餐店已成为食客们争相前往的地方。如今,57岁的老板胡宏已经“退居二线”,偶尔喝点小酒、打点小牌,店子交由女婿鲁哲打理。

    为了来这里吃一顿饭,食客们可以从城南早早地赶过来,可以忍受它黑、旧、破的“恶劣环境”,更可以忍受在喧闹的小房间里与邻桌人背对背吃饭。并且,来这里用餐的,以年轻人居多。

    今年25岁的小陈是北正街的老居民,他说这里有老长沙的味道。

    “夜色里,昏暗路灯之下的老长沙,更迷人。”小陈说,只要来了外地的朋友,都会带他们来走一下长沙的老巷子,尝一下长沙的老口味。

    如今,“一盏灯”门口的灯笼依旧亮着,只是,大门却紧闭了。“今年正月初八,由于当地拆迁,店子已经搬到北正街了。”鲁哲说,现在饭店有了招牌,有了雪白的墙壁,有了坐着不再嘎吱嘎吱响的桌椅,可是已经没了老长沙古朴的味道。

    【刘记糖油粑粑】

    人再多,也阻挡不了他按时收摊

    开店时间:21年

    一个炉子,一口锅,一把锅铲,一个筛子。湘阴的刘中求夫妻俩和这四样工具已经打了21年的交道。他们做的糖油粑粑已经成为长沙市民必吃的小吃。

    我们都不知道这家糖油粑粑的招牌是什么,我们都称它是蔡锷北路粮油店的糖油粑粑。老长沙们都知道,他们家的糖油粑粑上午去早了没有,下午去晚了没有,中午太热了也没有,俏得很。但是,这么多年,仍然有一拨接一拨的食客会顾着刘中求“上班”的时间去抢货。

    1992年,刘中求夫妇从湘阴到长沙,跟着师傅学做糖油粑粑。如今师傅已经转行开饭店去了,今年60岁的刘中求还在老本行上继续做着。

    每天早上7点半至11点,下午2点至5点多,刘中求固定在粮油店摆摊,不会跟顾客多说话、攀交情,每天固定只买2000多个出去,大概140斤米的量,最晚6点收摊。

    1月—5月、9月—12月是刘中求卖糖油粑粑的季节。“6、7、8三个月太热了,我要在家过暑假。”

    一晃20多年过去了,刘中求夫妻俩仍然没有换地方,没有换环境,没有换道具。老板娘直言,“租金太贵,小吃靠的还是口味,门面大小也不重要,东西好吃顾客自然就找上门来了。”

    老板娘介绍,做糖油粑粑的糯米粉是自己磨的,新鲜的糯米粉炸出的糖油粑粑口感更好,“来长沙20年,我们也只会炸糖油粑粑,至于为什么炸得好,也是在做生意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出来的。”

    记者手记

    味道好,才是真的好

    在吃的法则里,口味重于一切。得到了认同的味道,永远不会被市场抛弃。

    长沙人爱吃、挑剔、泼辣,喜欢追求生活的质感。有人会从城南花五六十块钱打车到城北只吃一碗面,有人会寻遍大街小巷去尝试哪家的猪油粉最好吃,有人会等上一下午,只为吃到那一家的凉菜……

    长沙也有这么一群老板,有个性,不争名夺利,没有席卷市场的豪情壮志,也没有业内唯我独尊的野心勃勃,他们只专心做一件事——把食物的口味做到极致。他们可以没有贴心的服务,甚至有点傲气;他们没有优雅的环境,甚至有点脏乱,但是,他们的食物实实在在地俘获了长沙人的心。

    纵观长沙餐饮历史,从老字号玉楼东、新华楼的风光无限,到如今的黯然神伤;从西餐厅蒙娜丽莎的人皆向往,到如今的难觅踪迹,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市场总是用最原始的规则进行大浪淘沙。

    然而,几十年里,这些小店还在被长沙人妥善地保护着,有人在这里从6岁吃到40岁,有人从国外回来还不忘去坐一坐,因为那里的味觉维系着人们潜意识里最深层次的情感。

    也只有根植人心的味道,才有这样的力量。而这群忠厚的生意人,深谙其中的道理,用最简单的方式,占据着最不易被人撼动的地位。

    ■记者 侯小娟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 黄页
   第A3版:评论
   第A4版: 政情
   第A5版: 政情
   第A6版:政情
   第A7版:政情
   第A8版:焦点
   第A10版: 广告
   第A11版:帮
   第A12版: 城市
   第A13版:城市
   第A14版:城市
   第A15版:影像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 快读
   第A19版:微播
   第A20版:96258
   第A21版:天下
   第A22版: 移动周刊
   第A23版:体育
   第A24版:文娱
   第B1版:财经
   第B2版:财经·关注
   第B3版: 财经·行业
   第B4版: 财经·消费
   第B5版:财经·操盘
   第B6版:财经·公司
   第B7版: 财经·收藏
   第B8版:财经·创富
   第C1版:快消
   第C2版:快消
   第C3版:快消
   第C4版:快消
   第C5版:快消
   第C6版:快消
   第C7版:广告
   第C8版:广告
长沙“淡定哥”开店,丰俭不由君
不靠嘴皮子冲锋,舌尖才是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