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7版: 世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广告

第A3版
黄页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03月0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限奶令”伤人,陷阱更坑人
游澳洲,你可能会被“另眼”相看
旅行购物须防“雷区”,更得看紧钱包防“坑爹”

    动机

    不负春光,不少市民开始向往出游,或已制订蛇年出游计划。

    然而,香港限奶令拘捕45人、埃及热气球爆炸、华裔女生蓝可儿酒店疑案等一系列事件提醒我们:小心“人在囧途”,安全问题也须早做打算。

    6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全国两会上称,“水客”问题,粤港两地政府高度重视,广东有关部门将全力配合。今年2月以来,粤港海关联手开展以奶粉为重点的打击“水客”走私专项行动,查获奶粉走私案1271宗,涉案奶粉达12吨。目前,“水客”走私得到有效遏制。

    3日,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表示,“限奶令”实行后,两天内当局共拘捕45人,其中包括19名内地人。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高永文5日表示,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修订法例,出发点是香港父母能获得足够配方奶粉供应。

    即将迈出踏春步伐的人们,难免考虑外出时给亲朋好友买上一些礼物,但请警惕消费“雷区”或购物“陷阱”。

    冒牌导游真要命!

    乒坛名将疑在港

    遭强迫购物气愤猝死

    2010年5月21日,昔日中国乒乓球名将、65岁的陈佑铭参加某旅游公司的旅游团前往香港旅游。香港接待社安排一名40多岁的女导游服务。次日,女导游将陈佑铭和约20名团友带到一家珠宝店购物。约20分钟后,陈佑铭独自走到店门外看报纸。半小时后,女导游叫其返回店内,他进店后打算再离开时,被女导游出言指骂并企图阻止他离开店铺。气愤异常的陈佑铭因此心脏病突发,送医后不治身亡。

    经查,接待该旅游团的旅行社雇佣了冒牌导游,该团为典型的低团费购物团。

    免税店也会坑人!

    日本私人开免税店暗着宰

    烤肉店偷梁换柱骗游人

    日本的“樱花游”即将热销。很多游客却不知,日本是一个会暗中宰外国游客的国家,而且手法要“高明”得多。

    连日本媒体《产经新闻》也不得不承认,北海道石狩市的一家烤肉店,将普通牛肉伪装成高级“松阪牛肉”卖给中国客人,而且还用廉价的美国牛肉充当高级品牌“神户牛肉”提供给中国游客。神户牛肉口感特别鲜嫩,价格是普通牛肉的数倍,不熟悉日本料理的客人根本区别不了。

    此外,为了防止在所谓的特产店挨宰,很多外国游客要求去免税店。但在日本,很多免税店也是私人开办的。一些从日本回来的游客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竟然被“免税店”宰了。

    饭店宰你没商量!

    三亚“宰客门”

    普通三菜卖价近四千

    2012年1月28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朋友春节假期在海南三亚吃海鲜,三个普通的菜卖价近4000元。邻座一哥们指着池里一条大鱼刚问价,店家便手脚麻利将鱼捞出摔晕,一称11斤,每斤580元共6000多元。那哥们刚想说理,店里出来几个大汉,只好收声认栽。

    此帖一出立即引起热议,网友纷纷跟帖讲述在三亚旅行时被狠宰的经历。“宰客门”事件一度成为三亚旅游业的硬伤。

    盘点全球“坑爹”陷阱

    泰国

    游客内外有别

    泰国在价格上把内宾、外宾分得很清楚,公开使用双重标准。泰国的国家公园遍布各地,本国人门票10至20铢,外国人则要200到400铢。

    美国

    出租车疯狂宰客

    美国纽约市的出租车早在2007年就装上了GPS导航系统,但一些出租车司机通过偷偷调高计价器资费标准来疯狂“宰客”。纽约市出租车委员会2010年3月公布说,纽约出租车司机两年来多收费用达830多万美元。

    欧洲

    游城市须多交费

    您听说过游览城市(不是付费景点)还要交纳游览费吗?如果不肯花,导游就不客气地把你丢到远离城市的某个地方。自费项目出奇地贵。

    澳洲

    黄种人另眼相看

    如果你有一张黄种人的脸,恰好又去澳洲旅游,那就要被当地导游“另眼”相看了,逛沙滩、拍留念照片……样样都要交钱。

    韩国

    扣护照索欠款

    韩国济州岛连续发生数起中国游客因欠赌金护照被扣的情况,部分旅游中介以到济州博彩旅游可免除食宿费为诱饵招揽国内游客。

    现状

    部分旅行社挖“坑”等人跳

    政府“刮风式”执法疲于应对

    外出游玩消费购物,原应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事情。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陷阱”和“雷区”让游客防不胜防?旅游业为何“乱象难止”?一些业内人士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导游无工资靠购物拿“利润”

    小曾做导游只坚持了半年,今年便回到培训师岗位。

    “压力太大了,接一个低价团,每天每位游客接待费亏损三四百元,需要增加三四个景点或购物点才能补回来。如果亏空补不上,就得自己掏钱‘填坑’。”小曾说。

    当记者说到“回扣”时,小曾立刻纠正:“我们业界都叫‘佣金’,属于合理收入。导游没有工资,没有社保,唯一的收入就是它。”

    此外,一些旅行社为拉拢客源,采用“零负团费”的营销方式,通过降低旅游质量、增加旅游购物消费“找回”利润。

    监管部门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对旅游不良现象的曝光,各地均及时做出积极回应,对违规个人、单位予以严惩。“旅游不仅是产业,更是塑造区域形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过多地批复旅行社,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必将导致问题频发。”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管理系教授王衍用建议,旅游管理部门不要搞刮风式执法,应从源头抓起,扶持实力强、信誉好的旅行社,整顿、取缔不具备条件的旅行社,遏制无序竞争局面。

    对于导游的管理,王衍用建议实施导游服务费制度,将此项费用列入国内旅游团的旅游合同中,成为导游的合法收入,从而改善其待遇,提高服务质量。

    支招

    心中有谱才能规避这些“陷阱”

    旅游团变身“购物团”  旅行社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拿回扣。 如果您实在不能忍受旅行中的进店购物行为,尽量选择不含进店购物项目的旅游线路,参加一些纯玩团,不过价格相对会高一些。

    “特殊人群”加收费用  对学生、老人等购物很少的特殊人群,一些旅行社有应对的“潜规则”,例如出发前要求增加费用。所以,在出发前或在行程中,要仔细询问清楚,遇到这类临时增加费用的情况,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向质监部门投诉。

    旅游景点随时“变脸”   以出国游为例,旅行社先是隐瞒真实费用,等消费者交齐款做足准备后,再让消费者多掏钱;其次是旅游项目和景点与出行前所宣传的有较大出入。对此,市民出游前要和旅行社签订详细的合同,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出境游的行程、路线、景点安排等内容。

    小心景区“被消费”  在游览一些民族风情村时,男性团友们常被推荐体验少数民族婚嫁风俗,和少数民族打扮的少女对歌、喝交杯酒、“入洞房”。 体验完毕后,少女们开始收钱。对此,最好事前和导游沟通,了解清楚哪些项目属于免费,哪些项目收费,以免上当。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晚报、长江商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广告
   第A3版:黄页
   第A4版:评论
   第A5版:政情
   第A6版:政情
   第A7版: 政情
   第A8版:政情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 帮
   第A13版: 城市
   第A14版:城市
   第A15版:汽车
   第A16版:城市
   第A17版: 城市
   第A18版: 城市
   第A19版: 法庭笔记
   第A20版:快读
   第A21版:96258
   第A22版: 健康
   第A23版:健康
   第A24版:微播
   第A25版:中国
   第A26版: 世界
   第A27版: 世界
   第A28版: 军事
   第A29版: 广告
   第A30版:体育
   第A31版:娱乐
   第A32版: 文体
   第B1版:财经
   第B2版:财经·操盘
   第B3版:财经·关注
   第B4版:商业周刊
   第B5版: 商业
   第B6版:商业
   第B7版: 商业
   第B8版:财经·专题
   第D1版:魔镜画报
   第D2版:广告
   第D3版:一周奢品观察
   第D4版:人物专访
   第D5版:时尚课
   第D6版:镜游天下
   第D7版:潮城事
   第D8版:广告
“限奶令”伤人,陷阱更坑人
游澳洲,你可能会被“另眼”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