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几万元请家教没问题,找专家会诊也可以,为了让学校收下儿子,让我下跪都可以!”2月26日,长沙市福元路上一家高档茶楼的包间内,肖先生有些欲哭无泪。22日是长沙市中小学报到的日子,12岁的儿子希希(化名)却被学校下了“逐客令”,理由是“太调皮”。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肖先生说,这事快把他逼疯了。
听完父亲的话,希希放下了手里的ipad:“记者姐姐,这游戏我其实早就玩腻了。我想读书,你帮我去和学校说说吧。”
孩子领回去就不能返校了?
“我只是掉了3次校徽、体育课吃零食、偶尔开开小差,为什么不让我上学?”希希说。
希希是开福区某附属中学的初一学生。上学期期末,班主任胡老师告诉妈妈丁女士:孩子太调皮,让她领回家,等不调皮了再送回来。
“老师说他可能有多动症,我们马上带他去医院检查,但医生说没问题。”丁女士说,由于各种原因,孩子上学期连期末考试都没参加。
22日报到,丁女士带着孩子去学校,却被告知不能报名。“今天上午又去了,还是不行,难道领回家‘教育’就不能返校了吗?这不成了变相的开除?”
老师说他太调皮,孩子辩解“我没有”
26日上午,记者陪同希希和家长一起来到学校。班主任胡老师说,希希的调皮已经影响到班上其他孩子的学习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她也是迫于无奈,才建议家长让孩子留级或者换个学习环境。
希希到底有多调皮?胡老师摇着头说:“不戴校徽(要扣班级分影响流动红旗)、上课开小差、将吃过的零食包装袋丢到同学头上,这些我都忍了,可他老不来学校就不行。”
老师话音刚落,一直安静坐着的希希突然站起来大声辩解:“我没有!”但很快,他被爸爸吼了回去。
“爸爸能不能多奖励我”
去学校的路上,肖先生曾对记者说,妻子只有小学文化,自己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辅导孩子。听老师说希希成绩不好,他便请了一对一家教上门辅导,“我从不心疼钱,每小时120元的家教,去年就花了4万多,可这孩子让我操碎了心,钱花了却没用。”
但在希希眼里,爸爸做的这些却比不上一次陪伴、一次旅游。 “每次接到老师的‘告状’电话,爸爸就不理我了。”希希说,能明白父亲的苦心,自己只是希望能获得更多的肯定。“我还没有旅游过呢,如果表现好,爸爸能不能多奖励我,带我出去旅游?”
面对孩子的恳求,肖先生严肃的表情也慢慢有了变化。他承认,自己给孩子的肯定确实不够。“以后我会多鼓励他,有时间就带儿子出去玩。”
希希一家与校方商谈了两个小时。最后,在记者的努力协调下,学校同意希希重返学校,开始新学期的学习。
■记者 王智芳 实习生 邱文艳
观点
无奈的强硬不能消除叛逆
“校方的无奈和家长的苦心可以理解,但方法欠妥。”中南大学心理学博士郭平认为,青春期的孩子不需要大呼小叫的训话,也不要傀儡似的生活,他们需要的是正确引导。“对待叛逆期的学生,需要家长和教师双方的共同教育。”
郭平建议,适当地给孩子布置一点工作,让孩子承担一定责任,既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又能让他们体验到被尊重、被重视、被认可的快乐,这样不仅增强信心和责任,也会无形中削弱叛逆的力量。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软处理、冷处理的方式,不情绪化、不翻旧账、不侮辱人格尊严,要用提问的方式疏导孩子,而非威严地提出要求。“父母、教师都有义务与孩子多进行情感交流,抽出时间满足孩子的对话需求。”
郭平也提醒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能责令学生转学、退学或者开除学生。
手记
请给孩子话语权
希希家长与校方沟通了两个小时,期间,大家都忙着挑出对方的不是,仿佛忘了谈话的初衷是为了让希希重返校园。
爸爸妈妈、班主任、教导处老师、校长……大人们都在说话,可希希只要开口,就会遭到呵斥。“老师说话,小孩顶嘴是不尊师重道!”“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这一句句话犹如利箭,将12岁的希希钉进沙发里,不再吱声。
就这样,一场关于希希的谈话变成了大人们的角逐。看着那个无法为自己辩解的泄气的少年,记者也说不出话来。既然大家都是为了希希好,为何不能认真听一听孩子的心声呢?
请给孩子话语权,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