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围城,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承诺,从明年起将全面供应国四标准油品,以降低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
不过油品全面升级背后的经济账怎么算,企业、消费者与政府需要承担的成本压力,以及该如何分摊,这些问题要远远比提升油品标准来得复杂。
油品标准偏低
按照中国的成品油排放标准,以硫含量来看,京五标准硫含量要低于10ppm,国四标准要低于50ppm,国三标准要求低于150ppm。除了北京使用京五标准汽柴油,以及上海、珠三角、江苏等地实施了国四标准油品,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油品实施的仍是国三标准。
目前,美国、欧洲实施的成品油排放标准硫含量分别是低于30ppm、10ppm。这意味着,除了北京实施的京五标准与欧洲相当外,大部分地区(国三)油品的硫含量确实如网上所流传的是欧洲的15倍、美国的5倍。
“升级”的代价
在雾霾天气的压力之下,中国开始加快油品升级的脚步。不过提高油品标准,呼吸干净的空气,不是没有代价的。一家炼油企业技术人士称,将汽柴油标准从国三提升到国四,需要增加以及改造加氢装置,每吨增加的成本大致为160-200元。如果要从国四提高到国五,增加的成本更大。
成本如何分摊
专家认为,目前实施油品升级的技术难度并不大,关键是油品质量升级的成本提升究竟由谁来负担。按照卓创资讯粗略估算,三大油企升级国四汽柴油的成本投入保守估计在500亿-600亿元,每升成本上升0.12-0.15元。
数据显示,尽管中石化和中石油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下降超过30%和15%,但“两桶油”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计仍超过1200亿元。多位私家车主表示,期待炼油企业能够拿出利润来“补贴”消费者、“补贴”环境。
■据新华社电、《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