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 市井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头版

第A2版
华声评论

第A3版
救助黑幕
 
标题导航
返回湖南在线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旧版数据
2013年01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他们在南郊公园后山种菜
他们每年能为市民提供约七万公斤本地菜
但别对他们的生活有“世外桃源”的想象
他们的艰辛和窘迫很少有人注意
过完这个冬天,他们赖以生存的菜地也将失去
最后的“都市菜农”
记者 吕菊兰 实习生 顾潇宵 田依灵

    吴再良夫妇来到这里租地种菜已有13个年头,当他出门卖菜时,妻子蒋利群就在菜田里忙碌。   实习生 唐俊 摄

    气温骤降,加上近来生意不是很好,菜农黄海兵和媳妇午餐的菜就是一碗白萝卜丝。  实习生 唐俊 摄

    菜农们说,“这里很快将被开发,以后不能种菜了。”生活又给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土地是菜农的根!    实习生 唐俊 摄

    最近几天的长沙,寒风刺骨。长沙南郊公园后山一条小路因冰雪变得异常崎岖。

    6日清晨5时,大多市民还没睁开睡眼,63岁的吴再良就挑着菜担沿着这条小路一步三滑地出门了。可到当天中午,一担菜原封不动地又被挑了回来。“下雪了,我没涨一分钱价,还是卖不出”,吴再良叹着气说,很多人都嫌他的菜卖相不好。

    在长沙南郊公园后山,像吴再良这样的“都市菜农”还有十几户,他们大多来自外地,靠租种菜地为生,每年能为长沙市民提供约七万公斤本地菜。在生活空间日渐逼仄的都市,他们的存在显得非常独特。然而, 这个冬天,或许是他们留在长沙城的最后一个冬天。

    ■记者  吕菊兰

    实习生  顾潇宵  田依灵

    卖不动的菜

    吴再良今年63岁,从宁乡来到这里种菜已有13个年头了。家里没有电动车,他每天早晨就扛起这近五十斤的菜担出门叫卖。

    6日清晨,他在雪地里艰难前行时,妻子蒋利群也没歇着。天没完全亮,她穿着沾满泥的套鞋来到了菜地。菜畦里积雪尚未融,她长长地哈了口气,用锄头掀开雪层,松土,再用手一摞摞将菜拔出,动作十分麻利。采摘完后,又将菜拖到旁边的水池里洗,寒冷刺骨的水冻得她两手通红,时不时要哈哈气暖暖那双布满冻疮的手。“平时每天都要这样忙,冰雪天也得出来。”她边洗边告诉记者。

    等她把菜从地里运回家,已是中午12点,丈夫这时却破天荒地回来了,担子里还是早上扛出去的那些菜。“这冰雪天出来买菜的人少了很多,我没高喊价也卖不出。”吴再良摇摇头,颇显无奈。他顺手拿起一把还留有积雪的白菜告诉记者,人家嫌他种的菜卖相不好,即使卖两块五也无人问。

    而当天,据长沙价格监测中心的蔬菜价格监测数据显示,因天气原因,蔬菜价格仍在维持上涨趋势,尤其是叶类菜,价格更是节节攀高。

    吴再良两口子在南郊公园后山租种了三亩地,有萝卜、白菜、苋菜、菠菜,品种比较全。“每年要交3000多元的地租,每个月最多也就挣个两三千块”。

    吴再良说,虽然菜的品种多,但是长势却不太好,“天气一冷菜就更不怎么长了,前天下了雪,许多菜都冻坏了。人家可以搞大棚保温,我们没钱就只能盖层薄膜。”他告诉记者,夏天的时候每天都有菜可卖。到了冬天,一周只能出去卖个两三回了,菜还不好卖。“前天下雪,我从早晨卖到下午三点才回来,只卖了几把苋菜。这个月仅挣了一千多块钱,如果天冷不能去挖菜就一分钱也挣不到。”

    处境尴尬

    黄海兵菜地离吴再良家的不远。在南郊公园后山这片地方,有十来户菜农在此租种,每户都隔着几块地,平常相互间也很少来往、“整天都忙着种菜、卖菜,没时间串门”。 

    黄海兵指着不远处的一个窝棚说,他家的“房子”是他花600元建的,没有水泥和石砖,全靠木板捆绑拼建而成,狂风一吹就摇摇欲坠。放眼望去,菜地四周都是这种木板房,不仅不牢固,下雨天还会漏水。

    由于天太冷,地里的菜长势又不好,黄海兵已经好几天没出去卖菜了,他抱怨道:“别的菜贩都是趁着雨雪天气乱涨价,狠赚一把,我们这些种菜的却愁完产量还要愁销路。”

    黄海兵介绍,后山的菜农种得最多的是小白菜,都是正宗的本地菜,现在只卖两块五一把,还是不好卖。“长沙好多菜摊和市场都是从外地进的大棚菜,卖相漂亮,不像我们自产自销的菜,跟人家一比,别人压根就不愿买。”

    未来迷茫

    长期日晒雨淋,菜农们大多有一定程度的身体疾病。黄海兵说,他刚来的时候身体很好,没什么病痛。“现在每天都在冷水里洗菜,下雨有时也出去摘菜、贩菜,经常淋湿一身,慢慢就患上了风湿病,现在一到阴雨天就痛得难受。”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菜地周围已经出现了移动板房,不远处的工地已经开始动工。菜农们告诉记者,这块地已经被征收了,不用多久这个地方就会用来建房子。

    这也意味着这十几户菜农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今年的这个冬天,或许会成为这批职业菜农们留在长沙城的最后一个冬天。

    即将结束这种都市里的菜农生活,说起对未来的打算,蒋利群无奈地说:“我们年纪大了,打不了工,准备回老家去,在家乡还有点地,可以种点。”而年轻的黄海兵却说,他还没想好出路:“不种菜了,其他的人有不少要去打工,但我身体垮了,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搞。”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copyright © 2008 VOC.COM.CN, Geo Info.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证 湘B2-20080017
   第A1版:头版
   第A2版:华声评论
   第A3版: 救助黑幕
   第A4版: 都市·公共
   第A5版:都市·公共
   第A6版:热线新闻
   第A7版: 热线新闻
   第A8版:湖南新闻
   第A9版: 市井新闻
   第A10版:车生活
   第A11版:中国·重点
   第A12版:中国·文摘
   第A13版:中国·重点
   第A14版:世界·视点
   第A15版:世界·视点
   第A16版:黄页
   第A17版:文娱·看台
   第A18版: 体育·健乐
   第A19版:汽车周刊
   第A20版:汽车·焦点
   第A21版:汽车·试驾
   第A22版: 汽车·业界
   第A23版: 教育周刊
   第A24版: 微博日报
   第B1版:财经
   第B2版: 财经·纵览
   第B3版:财经·关注
   第B4版:财经·行业
   第B5版: 财经·消费
   第B6版:财经·理财
   第B7版: 财经·操盘
   第B8版: 财经·专题
最后的“都市菜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