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2月8日凌晨,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演说。着中山装出场的莫言说,记忆中最痛苦的事是母亲拣麦穗被人打。莫言讲到自己曾告发同学假哭,称现在很内疚,“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人不哭”。
对于许多国人而言,之所以关注莫言的演讲,是想关注莫言这样一位成功的作家,能否在他的演讲中论述清楚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更希望能够读懂莫言作为一名文人对于当下中国的观点和意见。除了这些,许多国人也想看一看莫言的演讲水平和演讲稿的文字水平……然而,过多地期待,最终却变成了一场看似平淡无华的“故事会”。对此,许多人表示,莫言的演讲像小学生水平。
关于莫言个人与社会、国家和时代的关系,莫言曾说到“诺贝尔文学奖从来都是颁给一个作家,而不是颁给国家”,莫言并不想把他个人的荣誉与整个社会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联系在一起,更不会在国际领奖台上慷慨激昂地说“I’m made in China”,莫言只是在讲他的故事。他的淡定从容、温文尔雅,再一次征服了许多人。至于“像小学生水平”,则是一次最有诚意的心灵独白。
在莫言的演讲中,“目睹母亲被打”、“给乞丐饺子”、“多收了老人一毛钱”等故事,都与母亲有关,虽然朴实无华,却有人性的光辉。而“报告同学没有哭”中对于“表演时代”的憎恶,对“顶撞上级军官之后的洋洋得意”的反思,更能反映莫言对于过去时代的一些想法看法。创作者的任务是把故事告诉大家,而读者得出什么样的答案,则在于读者自己。
每个人都有记忆。有记忆,就会有故事。个人记忆、家庭记忆、社会记忆、时代记忆……这些都是记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有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莫言在演讲中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莫言通过讲故事,登顶诺贝尔文学奖,也通过讲故事,完成了他的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这是属于莫言的方式,其实也是最真诚的方式。■王传涛